“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述这个百年大党的天下情怀与担当。
立宏志,谋大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国际大势,引领中国将自身前途命运同世界人民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断前行。
心系天下护佑世界和平发展
“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5年前,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这样说。
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自觉实践。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曾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天地转,光阴迫。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顽强拼搏,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还通过自身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交出了无愧于先辈和时代的答卷。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习近平说。作为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追求人类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自己的精神底色,同时也传承发扬了“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中华传统智慧与价值。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演进,人类生活彼此关联之紧密前所未有,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地区冲突兵戎相见、霸权主义恃强凌弱、贫富分化有增无减、疾病瘟疫仍在蔓延。这个世界并不安宁,这个天下远未太平!
人类向何处去?天下如何“大同”?面对时代之问,习近平从人类社会的整体观念和共同命运出发,倡导树立世界眼光、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发展大势。
——“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2015年9月27日,伴随密集的快门声,习近平与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共同将一块红绸缓缓拉下。足有一人多高、精美华贵的“和平尊”显露真容,这是中国为庆祝联合国成立70周年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
“‘和平尊’传递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这也是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习近平说。
赠送仪式的第二天,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回顾联合国发展历程,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深刻阐释“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总路径。20分钟讲话,15次热烈掌声!
将和平比作“空气和阳光”,把发展看作“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强调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
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为全党上下作出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以制度为保障,用信仰塑灵魂,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火成金,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
今天,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有如一块“整钢”,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2021年6月25日,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
“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其奥秘就在于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深邃的话语,穿越百年、激荡时空。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应对面向未来的“赶考”?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
(六)大道不孤——中国共产党登高望远、胸怀天下,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创造美好未来
2021年5月23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暮色中,飞机降落,总统皮涅拉迎上前去。这是他年内第三次亲赴机场接收中国产新冠疫苗。
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疫情来袭,中国紧急驰援,派遣医疗专家组、提供抗疫物资,在全球范围展开人道主义行动,携手世界筑起“防疫长城”。
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天下大同”“为人类求解放”,当中华民族赓续数千年的追求向往遇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二者紧密结合,便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天下情怀,也为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