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高光时刻”。
从百年前的13人建党,到如今拥有90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嘉兴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世界巨轮,带领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人们不断发出“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何在?亿万人民何以如此拥戴这个百年大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南湖红船扬帆启航,到走出西柏坡“进京赶考”;从改革开放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坚冰,到奋进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正是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勇于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从而一举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轨迹,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让“民富国强”逐渐从梦想照进现实。
“赶考”永远在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梦在即,我们党又迎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乱云飞渡仍从容,不忘初心再出发。
赶考:百年逐梦还看今朝
走得再远、飞得再高,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2021年6月,中共一大纪念馆,游人如织。“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历史组画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感怀。上海、南湖、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一个个红色地标,铭刻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从黑暗走向辉煌的印迹。
百年光阴,不过是历史长河一瞬间;但从饱经苦难到铸就辉煌,却要熬过一个个漫长的暗夜,闯过一道道娄山关、腊子口。
南京静海寺,明朝时期为表彰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寺名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然而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第三年,清朝代表和英国侵略者在此议定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自此,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苦难深重,命运多舛。无数仁人志士苦寻救亡图存、革新图强之道,但他们的强国梦想最终都夭折了。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惊醒了东方睡狮,催生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热血青年,划动民族复兴的“红船”,开启了百年奋斗的伟大征程,最终实现和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功解答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课题。
——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功进行了工商业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中国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一把镰刀”。面对“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现实,我们党豪迈地提出“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冲破重重考验,带领人民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批不锈钢出炉、第一批汽车下线、第一辆拖拉机出厂、第一座长江大桥修建……“一五”期间的工业生产成就,远超旧中国的100年。
从“一五”到“十三五”,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里,从桥梁到水利,从能源到交通,从军事到航天,一项项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横空出世,见证了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跃升。
——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改革开放,激发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圆满回答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课题。
1978年,安徽小岗村一间破旧茅草屋内,18名农民冒险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把集体土地承包到户,实行农业“大包干”,由此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分田到户解决吃饭问题,到打破“铁饭碗”激发企业动力和市场活力,再到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开放共赢……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依靠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历史将永远铭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2020年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十三五”期间,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到4亿多人,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基本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从“一张白纸”,到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从基本解决温饱,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征程,一代代共产党人接力书写“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