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业重镇缘何成为"网红"城市
时间:2021-06-29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这里是著名的车城,有大国重器柳工机械、“神车”五菱、东风集团旗下品牌东风风行。

这里江水清澈、风光旖旎,去年全年与今年第一季度地表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第一。

这里四季花开,盛时繁花似锦,以28万株洋紫荆赢得“紫荆花城”美誉。

这里有经常上热搜的“网红”米粉,柳州螺蛳粉从街边小吃到“三个百亿”产业华丽转型。

除一台车、一江水、一朵花、一碗粉“4个一”外,这里还有两面针、金嗓子、花红药业等一众知名产品……

这里就是西南工业重镇广西柳州。便捷的交通、扎实的工业、绿色的发展、开放的理念,为这座西部城市赢得了“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美誉。当工业思维遇到互联网思维,柳州受到市民和网友的追捧,成为人们向往的“网红”城市。

成为“网红”城市的背后,正是当地党委、政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打造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服务之城的有益探索。

以工业思维为魂的创新之城

柳州,广西最大工业城市,以汽车、钢铁、机械为龙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广西的1/4。

柳州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始于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大批“支边”干部响应国家号召,从白山黑水、黄浦江畔来到柳江之滨,在荒地上创造了一个个工业传奇。

“那时候真苦!但既然来了,就要把厂建起来。”蒋晓荣是柳工建厂元老之一。60多年前,他从上海一路辗转来到柳州,见证了柳工从零开始到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佼佼者的历程。

1966年,柳工克服一无技术、二无经验的困难,试制成功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掀开了我国装载机自主研发的新篇章。

此后历经风雨沧桑,柳工深耕技术创新,遵循全面国际化、全面智能化、全面解决方案战略,成为已拥有挖掘机械、铲运机械、农业机械等13大类32种整机产品线的国际化企业。

回望新世纪之初,工程机械国际巨头利用品牌优势在高端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但国内同行仍在产品同质化、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层面纠缠不清。柳工喊出“世界柳工源自中国”的口号,着力打造国际化之路。

2003年春天,一群柳工人来到北非摩洛哥,在卡萨布兰卡发展了第一家海外代理商。目前柳工已建成全球5大研发基地和13家海外子公司,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缅石油管道、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铁路等“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上,都能看到柳工设备的身影。

核心技术匮乏曾是制约柳工发展的巨大掣肘。作为一艘正在破浪前行的巨轮的掌舵人,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即使在行业最艰难的时期,柳工的技术创新也从未止步,每年投入巨资进行新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柳工的战略重点永远在技术创新。”

柳工积极应用互联网、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功研制全国首台5G智能遥控装载机、无人驾驶压路机,新一代绿色纯电动、智能化装载机、挖掘机成功推向市场。

走进柳工产品展示区,大型装载机、迷你挖掘机、甘蔗收割机等不同型号的“柳工制造”一字排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

以生产五菱荣光、五菱宏光等“神车”而闻名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柳州动力机械厂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经过一次次产品转型、企业分家和资产重组,如今的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汽车年销量超过160万辆,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汽车市场萎靡的2020年,销量仍连续9个月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在传统汽车产业趋于饱和的背景下,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瞄准更加环保、绿色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研发。2017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宝骏E100新能源两座小汽车问世,拉开了柳州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序幕。

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电池是车辆最重要的部分。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积极创新发展思路,攻克技术瓶颈,找到了一条不依赖特殊充电桩,只要220V家庭插座就能实现随处充电的新路径,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由于宝骏E100外观小巧、颜色艳丽,而且充电快速方便,深受市民欢迎。此后宝骏E200、E300相继成功上市。小身材,大销量,宝骏E系列一举成为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佼佼者。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并不满足于此,坚守“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理念,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人民代步车”五菱宏光MINIEV新能源汽车。自去年上市以来,这款车销量已突破28万辆,成为全球小型新能源汽车销量纪录创造者。

“不少企业在引进国外投资者时丢掉了自主创新,而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坚持在低成本、高价值理念下自主创新。”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副总经理练朝春说,公司在海外建立制造工厂和知识产权输出,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整车出口。

有着“工业思维”的柳州人,不仅把装备制造、汽车生产等重工业打造成业界翘楚,还把一碗螺蛳粉做成了大产业。

螺蛳粉是柳州特色名小吃,其辣、鲜、酸等独特风味吸引了众多食客。但在2010年以前,柳州螺蛳粉和许多地方小吃一样,“养在深闺人未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