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四川正全力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6月中上旬,《经济参考报》记者跟随“‘十四五’开局看四川——2021中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采访团深入宜宾、南充、雅安等地,感受新时期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脉动。
近年来,四川省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契机,矢志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创新驱动科创中心建设亮眼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下,四川正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走进被誉为中国白酒之都的四川省宜宾市,除了空气里扑面而来的浓浓酒香,随处可见拔地而起的科教园区和高耸的脚手架。短短几年间,这座以一“黑”(煤炭)一“白”(白酒)为主的传统资源型城市,以惊人的速度,从无到有,裂变出智能终端、锂电新材料、轨道交通、汽车等新兴产业。
“这一切巨变,得益于宜宾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超常规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宜宾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2016年宜宾仅有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只有45.8人,远低于四川省162.35人的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5月,宜宾大学城、科创城拔地而起,拥有12所高校、12所产业研究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加到7万人,跃居川南第一、全省前列。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宜宾市委、市政府2016年作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重大决策部署。5年过去了,如今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四川大学宜宾研究生分院、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生分院、西华大学宜宾校区、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等高校,共同组成了声名日盛的宜宾“大学城”。而与大学城相邻的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自2019年3月建成开园以来,已落地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同济汽车研究院等12所产业研究院和多个院士工作站。
在“双城”赋能下,宜宾的GDP增速迅猛:2016年和2017年,宜宾的GDP增速在省内还只排在第五位,到了2018年就跃居四川第二,2019年和2020年更是飙升至首位,经济总量也由全省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
“以前,我以为西部发展产业只是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但到了宜宾,才发现西部城市也可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感慨地说,他已将自己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宜宾三江新区,推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
不仅宜宾,南充的临江新区同样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芯”。
在四川省提出实施的“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中,明确支持南充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这无疑为南充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承载新使命,把握新机遇,南充全力构建“3+5”现代工业体系、“4+5”现代服务业体系、“5+5”现代农业体系,坚定不移让产业“扛大旗”“挑大梁”:阆中机场开建、高坪机场三期批复;三环电子、中科九微、吉利汽车、华讯方舟、川东北金融中心等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南充。
走进南充三环电子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现场一派忙碌。目前,三环集团已在南充投资十期项目。特别是南充临江新区获批后,三环集团追加投资100亿元,打造南充三环电子信息产业园。
而作为一家专注于高频谱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华讯方舟集团正着力进行从太赫兹源到毫米波芯片、太赫兹芯片、卫星载荷等全系列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应用。
四川华讯方舟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运营总监李军霆介绍说,相较于传统的金属安检仪,公司研制的主动式毫米波人体安检仪效率更高、范围更广,只要走进该装置的玻璃门,停留短短1秒,显示器随即呈现出人体图像,金属、陶瓷、粉末、液体等违禁品也以不同颜色的圆圈清晰标注,一览无余,大大提高安检的效率和准确度。目前,这款产品已在深圳宝安机场投入使用。
科技在推动创新的同时,也在加快驱动企业的转型升级。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充“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的产值已突破3300亿元,其中,在现代农业产值突破千亿的基础上,汽车汽配产业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则已突破400亿元,在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百亿的基础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的产值也有望突破百亿元。
绿色发展环保理念随处可见
不只是新兴产业,科技也在为四川的传统产业赋能增绿。
宜宾位于岷江、金沙江、长江的三江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水源、土壤、气温、气候尤其适宜酿酒有益微生物的繁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评为“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宜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诞生于此的五粮液,自带三江的美,散发着浓郁的酒香。
在五粮液生态环保湿地公园,记者了解到,其建设内容包括宋公河(五粮液段)清淤及基底修复、宋公河上游河段(岸坡)生态恢复、环保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