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论坛开幕,金融监管传递了哪些最新信号?
时间:2021-06-1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于2021年6月10日于上海开幕,论坛以“全球大变局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为主题,聚焦金融改革开放、碳中和、人民币国际化、数字经济转型等热点话题。

6月10日上午,多位重磅发言人发表演讲,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上海市市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龚正,法国经济、财政与复兴部部长BrunoLeMAIRE。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将是未来中国的新主线。

在论坛期间,易纲表示,人民银行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助力经济的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易纲提及了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较早制定了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标准,同时与欧盟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趋同;二是推动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披露气候变化相关信息,并研究推广至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未来,将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三是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研究直达实体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此外,人民银行已开展金融机构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并持续监测评估金融机构绿色转型进展。

在绿色金融领域,欧洲也有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BrunoLeMAIRE提及,法国建立了一套创新性的监管框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以及推出政府标签。法国率先在所有政府开支项目中实行绿色预算,是为数不多实施气候压力测试的国家之一。

BrunoLeMAIRE还认为,中国和欧洲在绿色金融领域推动统一分类体系,这将成为在国际层面提高双方系统一致性、互动操作性的关键工具。

关注价格压力

易纲还提及了绿色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价格压力。就下行压力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上升,消费倾向下降,因此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而上行压力则是指,绿色转型会使物价走势有所上升。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便宜而且稳定,清洁能源贵而且尚不稳定,这就是所谓绿色溢价,因为化石能源碳排放的成本基本上没有体现。这一过程客观上会导致和碳排放有关的成本上升,进而带来结构性价格上涨的压力。”易纲称,不同方向的价格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对冲,从而有利于在整体上稳定物价。

但就近期来看,易纲认为,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但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中国今年全年的CPI走势前低后高,平均涨幅预计在2%以下,但仍需关注各类不确定性。

对于物价问题,郭树清表示,“目前全球价格上行的压力比欧美各界人士所预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至于将要持续的时间,似乎也不像许多专家预测的那样短暂。”在2008年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只有8000多亿美元,如今已近8万亿美元,而且美国联邦债务与GDP之比已超二战时期创造的最高纪录。

全球大放水下中国维持定力

疫情期间,强有力的全球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复苏,而未来货币政策的变化引发各界关注。

和发达国家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并没有搞“大水漫灌”。事实上,中国的政策力度并不算小。郭树清举例称,从货币金融政策来看,2020年银行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速12.8%;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5万亿元,增速为13.3%。这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通过降低贷款利息和减少服务收费,去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从财政税收政策看,2020年全国对企业和居民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公共预算赤字率3.7%,加上新增抗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银行额外增加投入等,这些数据合计起来与名义GDP之比已超过10%。

中国的应对政策也取得了最好的效果。“中国数亿劳动者生产的商品就是稳定全球通胀的千钧锚。”郭树清称。

之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可以维持定力,郭树清认为,这也是因为中国优先考虑防风险,整治脱实向虚现象,坚决降低内部杠杆率,同业理财、同业投资、委托贷款和信托通道业务持续减少,高风险影子银行不断收缩。

另一个原因在于,人民央行资产负债表具有特殊优势,持续多年的稳健政策,使得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又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所以和发达国家央行扩表不同,中国通过降准、适当增加定向再贷款,推动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更多贷款,与此同时引导更多社会储蓄转化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扩大了中国和世界迫切需要的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

下一步,易纲和郭树清都强调了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郭树清还强调要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并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督促银行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确保能够更快更多地处置不良资产。

提升直接融资比例

在全球大变局下,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开放将更进一步,继续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扩大开放则是关键点。

“现阶段最突出的一项任务就是进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