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人口总量近2亿: 11城进入"千万人口俱乐部" 西安郑州长沙增速居前三
时间:2021-06-05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近10年新一线城市中人口增长最快的4个城市均位于中西部,分别为西安、郑州、长沙和成都,中西部大城市实现了一次人口“逆袭”,改变了此前不断被东部“虹吸”的局面。

过去10年,我国人口进一步向15个新一线城市集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新一线城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9725.4万人,已逼近2亿大关,较2010年的15783.3万人增长了24.98%。

10年间,15个新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全部实现了正增长,虽然总体增速略低于四大一线城市的26.22%,但仍是毫无疑问的“人口赢家”。

11个一线城市已进入“千万人口俱乐部”,并且其中7个城市“晋级”于过去10年间,剩余4城常住人口总量也均超过900万,并都处在人口能级持续提升的阶段。

不仅如此,新一线城市人口质量持续提升。这主要反映在人口受教育水平上,以重庆为例,2010年每10万人中仅8478人拥有大学学历,这一数字2020年升至15412人;佛山亦类似,从2010年的9469人升至2020年的16143人。

一线城市过去10年间人口质与量“双升”的动力是什么?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人口流动以收益与成本作为核心考量。近10年来,新一线城市的发展优势不断显露,同时与一线城市相比,较低的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和落户门槛,为人口流入营造了更低成本。此外,诸多新一线城市均为省会城市,拥有较为丰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加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相对较快,也从收益层面增强了人口流入的吸引力。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新一线城市内部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已出现一定的分化迹象,这也势必将导致人口流动出现新的变化。未来10年,为避免人口吸引力“掉队”,一些新一线城市需要更好抓住产业尤其新兴产业发展契机。

10年7城晋级千万人口大市

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显著增强。

根据最新榜单,15座新一线城市包括重庆、成都、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武汉、杭州、东莞、青岛、长沙、佛山、宁波、南京和沈阳。

2010年,仅重庆、成都、天津和苏州4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但到2020年,西安、郑州、武汉、杭州、东莞、青岛、长沙7座城市均成功“晋级”,合计11市迈入“千万人口俱乐部”。此外,剩下的佛山、宁波、南京和沈阳4市常住人口也均超过900万,成为千万人口大城也基本指日可待。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近10年,新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强省会战略、合并代管、放开落户、产业迁移、高铁发展等均是重要原因。

从增速看,近10年西安以52.97%的常住人口增速排名新一线城市首位,这与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并从2017年放开落户政策密切相关。

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原西咸新区中咸阳部分人口由西安代管。西安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西安常住人口由2016年底的883.21万人,飙升至961.67万人,并在2018年一跃进入“千万人口俱乐部”。

2017年,西安还大幅降低落户门槛,成为全国落户门槛较低的大城市之一,使得当年西安户籍人口从2016年的824.93万升到845.09万,2018年更进一步增至922.82万。

另外,西安拥有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名校,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过去10年间发展迅猛,也推动了城市人口增长。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最终促使西安在新一线城市中的人口总量排名从2010年的第九,升至2020年的第四。

杭州的人口增长也抓住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口”。近10年,杭州常住人口从870万快速增至1193.6万,增速高达37.19%,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五位。分区域看,杭州人口增长在东部一线城市中表现最佳,超过了佛山、东莞等市。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与杭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密不可分。2020年统计公报显示,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26.6%。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内容和机器人产业分别增长14.7%、12.9%、12.7%和12.3%。

中西部大城市人口增速“逆袭”

虽然同样以产业聚人口,但整体上东中西部城市的着力点各有不同。

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成为不少中西部城市人口增长的关键。以郑州为例,该市近10年人口增速达46.07%,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二名。这与郑州承接了东部产业内迁不无关系,尤其是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制造业落地发展,带来了强劲人口增长动能。

2010年8月,富士康科技集团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开工生产,当年即以高达30万的用工规模搅动了河南及周边的用工市场。河南劳动力人口丰富,这令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鱼得水”,并有力吸引人口回归就业、形成可观人口增量。同时,富士康不仅为郑州带来了一波制造业产业链“内迁潮”,还带动了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依托“点-线-面”的经济发展格局强化了人口承载力。

长沙则是2020年正式晋级的第三个中部“千万级”人口城市。过去10年,长沙以42.64%的常住人口增速,排名新一线城市第三位。与郑州类似,长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红利的分享者,但也有着自身鲜明优势:房价较低。

根据安居客的数据,近1年来,长沙的二手房均价在100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