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同心圆"里看南疆发展巨变
时间:2021-05-3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塔里木盆地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最宽处600公里,周围是昆仑、帕米尔、天山,中间是3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新疆和平解放前,受困于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条件,环塔里木盆地居住的百姓生活长期陷于贫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塔里木盆地中的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圆心,建设纵横交错万里公路、铁路、电路、天然气管路,打破自然环境桎梏,画出一个个“同心圆”,在较短时间内推动南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提升。

打破桎梏筑起“同心圆”

清晨,新疆和田喀让古塔格村,村口的线路班车正准备启动,压面馆内电机不断“吐出”面条。

这个千余人口的小山村,2014年以前,各种生产生活资料还十分落后,人称“黑山村”。

2015年当地安居房改造完成,2017年出村道路硬化,2018年国家大网电接入……与此同时,当地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4000多元,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14000多元。

喀让古塔格村的变化,正是塔里木盆地大发展的缩影。

从太空上看,南疆建设地图上,一个个环绕着塔里木盆地的项目落地、完工。

塔里木盆地现有包括村道在内的公路通车里程79522公里;750千伏电网2844公里、220千伏电网9970公里;天然气输气干线管道总长超3000公里;在建和建成铁路环线2716公里;环盆地周边沿线建成十几个民用机场……它们,就像一个个“同心圆”,把塔里木盆地各族同胞紧紧连起来。

道阻且长,今天的成就得来不易。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市郊,一座纪念碑向着216省道高耸着。杨四清、苏玉林、马泽、袁光秋……14名筑路英雄的名字,永久镌刻在碑上。

1984年,武警交通第五支队受命修筑这条翻越昆仑的盘山道,但山势险峻、施工危险性大。4年后,118公里的路通了,这14名建设者长眠在喀喇昆仑山中。

“在沙漠里修铁路,设备都很难进去,还要小心沙尘暴。”今年59岁的王尽忠是新疆和若铁路公司董事长,参与了除喀什到和田段的所有南疆铁路建设。

建设之时困难,维护起来更需要毅力。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国网巴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五班班长艾合买提·托乎提和他的班组成员们,正艰难地巡检在220千伏塔中线下。

天热时普通的鞋底都会烫化掉下来;风大时不敢多走半步,怕迷失在沙漠……“这条沙漠线有865基杆塔、315公里,可供且末10万多人用电,辛苦也值得!”艾合买提·托乎提说。

大漠无言,芳华无悔。

几十年来,无数建设者们将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茫茫沙海,曾经山长水远之地,早已换了模样。“同心圆”“画”出了南疆人民新生活。

绿洲崛起百姓换新颜

于田县城往北,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心地带。达里雅布依村民、84岁的阿不都哈里克·依明回忆说,搬到新居以前买个面粉都要在沙漠里走10多天,路上喝河水、睡沙漠,吃的只有馕。

4年来,达里雅布依村民陆续搬迁到离县城90多公里的新定居点。柏油路、35千伏输变电线路、自来水管网,把定居点与县城连在一起。

如今,阿不都哈里克住在不进风沙的新房里,喜欢看电视,“电视上好多东西没见过”;喜欢吃红红绿绿有蔬菜的拌面,“好吃,以前没吃过”。

达里雅布依村民曾被称为“最后沙漠部落”,居住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绿洲中,离县城200多公里。易地搬迁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让“部落”一步跨入现代。

基础设施的“同心圆”不断延伸,伴随的是南疆人民摆脱贫困、发展振兴。

——特色农业发展起来了。香梨、苹果、红枣、葡萄、甜瓜、核桃、巴旦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塔里木瓜果飘香;棉花、番茄、辣椒、木耳、玫瑰、恰玛古……经济作物将塔里木盆地染成七彩画卷。

借力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网络新基建,创新的“公铁联运”“集拼集运”等运输方式,塔里木盆地里的农产品远销海内外。南疆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棉花、番茄、辣椒产地。特色农产品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现代工业兴起来了。和田地区墨玉县,一家肉鸡全产业链生产加工企业扎下了根。“路挺方便,企业大门拐出去不久,便可以上高速。”企业行政管理部经理王金磊说,劳力、电力、土地成本都较低,产品不缺竞争力。

曾经的和田,“轻工业是弹棉花,重工业是钉马掌”。如今的和田,有工业企业1014家,规上工业企业103家。

——大美新疆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罗布人世代生活在新疆罗布泊一带,打鱼为生,和外界打交道不多。随着公路的延伸,这个略带神秘色彩的人群进入大众视野。

现在的罗布人村落已经开发成景区,源源不断的游客顺着水泥大道来到村寨,体验罗布人传统生活。2019年这个景区接待游客45万人次,主打经营红柳烤鱼的阿木东当年收入近10万元。

基建“同心圆”上的这些生产生活故事,是塔里木盆地巨变的生动写照。

沙海扬帆万里通未来

这一天,26岁的电力工人魏小军像往常一样,带好防沙面罩、护目镜、望远镜、铁锹等,跟随师傅艾合买提进沙漠。守护电力线路大半辈子的艾合买提即将退休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