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支柱性安排,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国际一流企业建设的必应之策。国企管理提升与建设发展紧密相依,须突出“四个统一”:与自身发展定位相统一、与自身发展实际相统一、与自身发展环境相统一、与自身发展目标相统一,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国企管理体系,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重要保证,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加快国际一流企业建设的有力支撑。
突出高起点:国企管理提升与发展定位相统一
国企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的中流砥柱和骨干力量,必须站在更高起点更远目标开展管理提升工作,要深化思想认识、精准对标、突出重点,为实现管理提升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国企管理经过多年大胆创新实践和不断改革完善等,走过极不平凡的道路,经历切肤之痛的蜕变,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企业的管理能力,有效解决了企业生存和成长问题,有力支撑了企业发展和壮大工作,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但是,国企管理距离国际一流企业建设的目标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支撑国企“走出去”的步伐不够大、管理能力支撑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不够快不够强、管理手段支撑国企国际竞争的方式不够活,等等,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站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度,对标提升管理能力,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
二是精心选定对标对象。国企发展性质千差万别,既有国家战略性企业,又有经济支柱性企业,既有前沿技术主导的科技型企业,又有贸易市场主导的传统型企业。国企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既有蹒跚起步入场企业,又有久经沙场百年企业,既有尚在成长期企业,又有进入成熟期企业。国企发展规模大小不一,既有人员规模超过万人的大型企业,又有人员规模不足百人的小型企业,既有资产万亿超强赢利能力企业,又有资不抵债亏损经营企业。国企市场定位内外有别,既有面向国际市场的国际化企业,又有定位区域小众的内向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性质、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市场定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分析自身实际情况,避免不问对象对标不准确、不问情况对标不真实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标管理的对象,达到有效借鉴他人管理经验为我所用的目的,提升对标管理工作质量。
三是抓住管理提升重点。国企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是企业健康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按照管理重点内容,认真分析管理难点和管理短板等,摸清自身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学评估管理强项和管理弱项,找准国际一流企业对标管理重点等,编制管理提升工作的清单,善借他人之长实现补己之短,博采众人之长实现长项更长,纵向对标管理水平,横向对标管理基础,全面提升管理效率,为加快国际一流企业建设奠定基础。
突出高效率:国企管理提升与发展实际相统一
国企管理是运营高效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实际问题,必须以管理效率为重点开展管理提升工作,强化基础管理、突出管理创新、形成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好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优势,实现省、快、多、好和最大投入产出效率。
一是努力强化基础管理。国企管理既有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有长期形成的陈规陋习,存在管理系统性不强、现代理念不强、基础管理薄弱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企业高效运营。国企对标一流要以强化基础能力为重点,着力提升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八大基础管理能力。基础管理能力犹如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不可或缺,基础管理之间互为支撑、互为影响、互为作用,只有每项管理都正常高效运行,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战略管理是大脑为前进指明方向,组织管理是筋骨影响身体张弛程度,运营管理是四肢决定运动速度和效率,财务管理是心脏+呼吸系统直接关乎发展命运,科技管理是肌肉不可任人宰割,风险管理是免疫和预警系统需要做好提前预防,人力资源管理是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提供营养支持,信息化管理是血液系统确保肌体有活力。
二是突出创新管理理念。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企要以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勇气和智慧,深入研究未来世界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未来世界发展规律,积极开展管理创新和管理实践,主动适应未来世界发展。敢于自我革命、自我超越,正视管理问题和矛盾,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探索解决管理问题之道,以自我超越的决心研究化解矛盾之策,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善于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手段和工具等,优化管理程序,提升管理效率。创新跟上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跟上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