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偏偏是现阶段数字经济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这是由本轮数字科技的成熟推动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一次转变。”聚量集团董事长、平安银行原行长邵平近日在首届“2021西岸金融科技前沿论坛”上表示,数字科技时代,上半场主要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带动C端金融服务创新,在支付、消费信贷、普惠金融等领域开展了很多尝试和成功案例,但当前已经进入下半场,随着5G技术成熟将会重点聚焦于产业金融服务,解决产业金融服务长期以来得不到满足的痛点。
邵平表示,蒸汽时代催生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体系的建立,体系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推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现代银行业体系诞生。电气时代催生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诞生,摩根、卡内基、洛克菲勒等一批投资银行应运而生。而当前,数字科技的技术内含变化,带来了数字经济上下半场的代际变革。
“上半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逻辑是大数法则、概率论,是适应于C端消费金融的简单建模和风险概率测试算。受制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自身的短板,其风险模型、模型的稳定性、准确度都无法满足产业链错综复杂的情况。”他介绍到,“随着下半场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数据等一组数字科技的成熟落地和应用,当前数据逻辑从大数法则变为了计量精算。”
他分析,这样一来,“无论从数据的抓取、还是数据的处理和模型的输出,都能最大限度保证客观、多维、真实、不可篡改,能够真正做到一个行业一套定制化模型,风控模型性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才可以达到金融机构的风控要求”。也因此,是技术的迭代进步,推动形成了产业金融服务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机遇。这正是当前金融机构需要牢牢把握的发展关键赛道。
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业信息科技投入总量超过2000亿,但是目前银行的投入主要还是集中在对自身系统信息化升级和C端金融服务的升级上,对B端金融服务的科技投入只占很小一部分,“不论是加大对供应链、产业链的输血力度,还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精准帮扶力度等要求,都必须依靠更先进的技术作为抓手,金融机构才能够完成。”邵平从行业经验分享到,当前金融机构非常需要这样的数字化转型契机,“因为缺乏技术的支持,金融机构对实体产业链看不清、资产摸不透,进而对缺乏担保抵押的企业主体不信任,不敢深入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这正是金融科技下半场我们亟需对症下药,解决的重要课题。”
“不同于C端消费场景的简单纯粹,B端产业链场景错综复杂,技术服务需求门槛高、体量大、周期长,要真正实现‘产业链’场景的全透明,这不是任何一个公司依靠单一力量能完成的。需要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实体企业还有社会各方共同的努力,共建一个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数字生态。”邵平直言,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金融科技,应该向一个开放、共享、包容的科技生态方向发展。金融机构应该敞开胸怀,接纳科技公司为自己提供“科技外脑”的服务,科技公司应该尊重金融业的基本发展规则和底线,敬畏金融这个强监管行业的特殊性。
“政府应该给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基础数据服务平台,让这些数据的资源在金融领域得到更加充分地利用。”他呼吁,建设过程中,应最大限度避免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