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快速上涨风险
时间:2021-04-19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我国物价水平主要是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铜、螺纹钢、铁矿石、原油的价格涨幅超过10%。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连续上涨的态势,给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今年3月份物价指数,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基本保持稳定,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增长较快。3月份,CPI同比上涨0.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同比增长0.7%;从CPI走势看,去年疫情发生后,CPI同比增速总体上从高位逐步下行,到去年11月后,基本上围着零度线上下波动,CPI总体上比较温和。3月份,PPI同比大幅上涨4.4%,PPI同比增速在去年5月份降到近期低点后开始反弹回升,在今年1月份由负转正,之后上涨幅度不断扩大,3月份涨幅比上月扩大了2.7个百分点。

3月份CPI与PPI增速均超过市场预期,物价指数变化呈现明显的结构性,主要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PPI指数增长明显高于CPI指数增长,3月份PPI增速高出CPI增速4个百分点,差距比上月大幅抬高。二是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增长明显高于PPI增速。3月份IPI同比增长5.2%,高出PPI增幅0.8个百分点,增幅比上月有所扩大。由于PPI增速大幅拉高,物价指数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指数之间的剪刀差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由于IPI增速高于PPI增速,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价格大幅增加,且增加幅度要明显大于产品价格的增幅,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成本增长要快于收入增长,企业的盈利在短期内将会承压,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将受到制约。具体到行业上来看,与石油、钢铁、铜、铝、有色金属等相关的产品价格上涨较大,这些行业的企业盈利压力相对较大,经营也比较紧张。物价指数的上涨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润具有“再分配”效应,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会压缩工业制造业的利润,增加上游原材料企业的利润。

物价的变化主要是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从物价传递链条来看,如果是供给推动的物价上涨,首先是IPI上涨,企业原材料价格上升,工业制成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推动PPI上涨,最后产品进入流通消费环节,最终反映到CPI上面,成本上涨通常由上游传递到下游。如果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链条传递过程会反过来,CPI率先上涨,然后在逐步传递到上游,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物价联动的过程中,一些环节调整相对要滞后,比如一些企业签订了长期订单,原材料库存去化后再补充,等等,因此价格传递调整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国物价水平主要是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铜、螺纹钢、铁矿石、原油的价格涨幅超过10%,CRB现货指数涨幅接近15%,多种因素推动大宗商品涨价。一是供给与需求存在缺口。此前疫情期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原油一度出现了“负价格”,企业产能明显收缩,比如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产量缩减,还有一些企业因为疫情关停,供给侧产能一度受到了限制。今年将会有越来越多国家生产稳步恢复,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客观上将会恢复增长,而供给增长速度难以跟上。二是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美国“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将达到2.25万亿美元,未来8年在交通、制造业等领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22财年联邦政府可支配支出预算方案增加1180亿美元,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这将拉动相关的需求。三是市场炒作。由于美元指数不强,一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有机可乘,华尔街炒高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非理性大涨。这些因素一起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我国在一些大宗商品上缺乏定价权,因此国内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的“输入型”特点。

我国是大宗商品需求大国,虽然物价短期内由于国际“输入”上涨势头较为明显,但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从供给侧来看,随着疫苗研发的成功和推广,世界生产秩序恢复,贸易流通也将逐渐恢复,大宗商品生产将会回归到正常水平。价格上行将会推动企业加快投产,弥补产能缺口,进而平抑大宗商品价格。从需求端来看,我国复工复产较早,企业生产已经恢复到了正常轨道,长期来看产能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总体将保持有序恢复增长的态势,我国经济增长动能最快的阶段应该已经过去,今年对大宗商品需求的释放将会是平缓的。从政策来看,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3月份信贷增速稳中趋缓,创造了相对温和的政策环境。

总而言之,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长期上涨的条件并不成立,但是短期内不排除进一步上行的可能。价格剪刀差对一些工业制造业的挤压将会进一步加剧,现阶段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的经营情况,帮助企业积极应对价格变化带来的挑战,加快恢复国际物流通道,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引导企业更好地管理库存和投放市场,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产品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的韧劲和动力,保持宏观经济总体稳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