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苍溪县是一块红色的革命沃土,当年仅有28万人就涌现出3万名红军。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以来,苍溪儿女继续发扬“迎难而上,坚韧顽强”的红军精神,坚持顺势而为、造势而起、乘势而上,在红色的土地上探索出以产业振兴为核心的山区“脱贫致富奔康”新路径。自2020年10月全县最后158户358名贫困人口脱贫达标以来,苍溪告别了曾经的绝对贫困,开启了全新的小康之路。
顺势而为: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
截至2014年底,苍溪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214个、贫困户2.7万户9.2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贫困发生率13.92%。黑猫梁山区、嘉陵江沿岸、宋江河峡谷……横亘着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如若完不成任务,我将引咎辞职。”2017年年初,苍溪县脱贫攻坚誓师动员视频会议上,从县委书记、县长,再到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个人面前的军令状上均如是庄严承诺。
几年来,苍溪县委聚焦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砥砺干部作风,狠抓扶贫实效。苍溪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选派740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第一书记,组建740个驻村工作队,168个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6800余名市县乡机关单位干部联户扶贫。干部苦帮、群众苦干,成为苍溪脱贫攻坚战场最感人的画面。
“我们是贫困村,这一山梁是石谷子地,下面山湾又都是黄泥巴土,种啥都难。发展啥样的产业?”曾经让原月山乡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犯愁的难题,在确立了“顺势而为”的思路后,一切迎刃而解。“脱贫,产业发展是基础是根本。乡里一改过去的产业规划和行政干预,把权利交给村、交给老百姓,发展他们喜爱的产业,也更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大碑村柑橘产业发展既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又创造了产业脱贫的奇迹。”曾任月山乡党委书记的李岚回首大碑柑橘战略时,感慨万千。
早在2016年春节时,月山乡党委偶然得知眉山产的“爱媛38号柑橘”口感味道好、市场价格高。春节刚过,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就“三访”眉山市,最后确定发展这个柑橘产业。“现在我们村栽种了1100多亩,还带动周边村种植了1500多亩。去年试产时亩收入2万多元,今年我们早已经与外地客商签订了全部销售订单。”站在月山乡大碑村一组石谷梁上,老村主任梁兴海笑弯了眉梢。
在苍溪,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类似“顺势而为”的脱贫故事还有很多,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纷纷蹚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
造势而起:为野菜科研立项,让产业借力腾飞
在苍溪脱贫攻坚史上,流传着“扶一颗野菜、获一项专利、带一片产业”的生动实践。树树菜又名野鸭椿,以野生为主,零星生长在当地山林中。如何把幼苗培育出来,是他们面临的一道难题。杨春林作为苍溪县唤马镇鱼塘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试图通过种植树树菜来实现自己的脱贫梦。
在得知杨春林的梦想后,苍溪县科技局特地科研立项支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广元市林科院派出专家现场调研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与此同时,广元市、苍溪县两级政府都把野鸭椿(树树菜)产业发展列为了扶贫产业……
在资金扶持、技术攻关等政策春风下,杨春林树树菜的育苗和种植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春林种植家庭农场也成为全国人工培植“野鸭椿”食材第一家。为了带领贫困群众一起干,杨春林还成立了苍溪县春柏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引村内和邻近村的贫困户入社,由合作社统一育苗,免费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合作社还与四川省扶贫龙头企业四川食为天农业有限公司合作,订单收购农户产品。到目前,全镇种植树树菜500亩,年可采摘20多吨,带动124户贫困户实现增收30多万元。
资金匮乏,是贫困地区难以逾越的关卡。杨春林脱贫攻坚路上,在政府的帮助下,利用产业扶持基金、小额信贷和政担银企户贷款数十万元,有力助推了树树菜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这一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近年来,苍溪县委、县政府过紧日子,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产业等方面。该县造势而起,积极制定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科技人才以及土地使用、用电用水等各类产业扶持政策32条,推行“1+N”涉农资金整合方式,创新“政担银企户”等金融扶贫产品。
据统计,仅2019年,苍溪县就整合资金6.4亿元,撬动新型主体和农户投入10亿元,激励金融企业共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15亿元、投放“政担银企户”贷款7197万元,惠及贫困户2.4万户。6年来,苍溪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0.04亿元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县本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幅30%以上,其中大部分用在了产业发展上。
乘势而上:以“三园联动”为纽带,助力“三产融合”
在苍溪,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提起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等几大主导产业,几乎无人不晓。记者注意到,苍溪县委善于乘势而上,深度聚焦主导产业,全面推行“三园联动”模式,助力“三产融合”。
截至目前,已建成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9个、千亩园区69个、1亩以上贫困户“自强脱贫产业园”2.5万个,真正实现了村村户户产业全覆盖,产业园内户均可支配收入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