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中伊全面合作协议,不仅能在伊朗国内产生热烈反响,还将在整个中东地区产生正面影响,这对于在中东地区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意义重大。
3月27日,中国和伊朗两国外长共同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合作协议。据悉,这一合作协议将以经济内容为主轴,包括中国在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
当天,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在德黑兰进行了会面。扎里夫会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我们双方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就深化国际、地区及双边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并最终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25年战略路线图。”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王毅对扎里夫说,“这次签署的中伊全面合作协议,将挖掘两国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规划长远合作前景。相信这将进一步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提质升级,更好造福两国人民。”王毅是2016年中国国家领导人访伊后对伊朗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最高级别官员。
扎里夫向王毅强调,“伊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加强对华合作是伊方作出的战略选择。双方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将为进一步加强两国互利合作注入新动力。伊方感谢中方坚定支持伊朗反对美国非法单边制裁。伊方同样反对一些西方势力对中国无理施压,将坚决与中国站在一起。”
虽然这一合作协议的细节尚未正式公布,但预计是一项涵盖多领域的合作协议。3月28日,中国驻伊朗大使常华在伊朗国家通讯社发表署名文章称,该文件“将为推进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整体规划,不仅将造福两国人民,也将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蒂布扎德26日晚说,“伊朗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多层次、深层次的,具有不同的维度,这就需要将其纳入一份文件中。”他指出,该文件有一条全面的路线图,经济层面将作为文件的主轴,包括不同类型的合作,以及伊朗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并特别关注两国的私营部门。
对于这份中伊全面合作协议,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中伊开展全面合作意义重大。如果两国能够在整个规划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那么不仅能在伊朗国内产生热烈反响,还将在整个中东地区产生正面影响,这对于在中东地区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意义重大。
以霍尔木兹海峡北部的格什姆岛为例,李绍先指出,这个岛早前已被伊朗划为自由贸易港,如果在中国帮助下,它的面貌可以发生巨大的改变,类似中国特区深圳,那将成为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中伊合作的样板,这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中伊关系进入新发展阶段
应扎里夫邀请,王毅于3月26日至27日对伊朗进行了正式访问。除扎里夫之外,王毅还同伊朗总统鲁哈尼、伊朗最高领袖顾问拉里贾尼进行了会面。双方强调,今年是伊中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愿不断开辟两国合作新领域。
2016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伊朗进行历史性访问期间,两国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表联合声明,还同意建立一项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并力争在今后十年把贸易额扩大到6000亿美元。
中国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数据,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和伊朗经贸额为149.1亿美元,较前一年下降了35.3%,创15年来新低。其中,中国向伊朗出口商品85.1亿美元,下降了11.3%;中国从伊朗进口商品64亿美元,下降了52.4%。
就美国拜登政府称将对伊朗石油实施制裁一事,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3月25日回应道,中方将继续为维护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作出不懈努力,同时,也将坚定维护中伊正常的经贸合作和自身正当的合法权益。
“如果有关外国法律和措施的域外适用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损害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中方将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法律规定开展相关工作,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高峰说道。
在访问伊朗前后,王毅还受邀对沙特、土耳其、阿联酋、巴林、阿曼进行访问。在访问期间,王毅提出了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包括倡导相互尊重、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核不扩散、共建集体安全、加快发展合作。
“应该看到,外部干涉给地区形势造成了严重恶果,地区国家自身必须携手探寻维护地区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中方倡议的核心是呼吁地区国家秉持主人翁态度,弘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地缘争夺干扰,寻求适合地区国家国情的发展道路,建立符合地区国家利益的安全架构。”常华说。
据悉,中国倡议在华举办波斯湾地区安全多边对话会议,从保障石油设施和航道安全等议题入手,探讨构建中东信任机制,逐步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
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不是“旋转门”
在访问期间,王毅表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方都反对外界对伊朗施加无理单边制裁。任何单边制裁都违反国际法,特别是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出台的制裁更是对人类良知的挑衅,丧失道德,不得人心。“中方愿同伊方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反对强权霸凌行径,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2018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令美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