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中方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蒙古国总统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专程访华。这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有外国国家元首对中国进行访问。在访问期间,巴特图勒嘎宣布向中方赠送3万只羊,以表达蒙古国人民支持中...
今年以来,“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只羊”的消息不断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成为疫情期间两国守望相助的一段佳话。但这仅仅是中蒙关系越走越近的一个缩影。
11月2日,在由北京市商务局、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蒙古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的推介会上,刚刚履新的蒙古国驻华大使图布辛·巴德日勒明确表示:“与中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是蒙古国外交政策的首要方针。蒙古国将秉持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双边的合作。”
面对台下120多位中国企业代表,巴德日勒表示,蒙古国愿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相信这能够为两国在贸易、投资、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灾荒之年能给你送肉吃的不一定是富人,但肯定是安达(在蒙古语中意为朋友、兄弟)。”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赵立宗用这句草原上流传的古老谚语来形容中蒙在疫情期间的相互支持。他说,随着中蒙政治关系的顺利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勃勃生机。
以矿业为例,中蒙经贸合作在疫情期间确实有不少亮点。9月,为了填补国内空缺,中国对蒙古国煤炭进口量猛增至465万吨,蒙古国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供应国。
除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双方开通的货物运输“绿色通道”为恢复并扩大煤炭对华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国煤炭出口量每年都在递增,今年因为受疫情的影响,上半年一季度(出口)基本停止了,随后中蒙开通了绿色通道,煤炭出口中国已开始恢复正常化。”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巴扎尔指出,如今,每天通过边境检查站前往中国的煤炭运货卡车多达1000辆左右。
中国开始接收蒙古国3万只“捐赠羊”
所谓患难见真情,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疫情期间经受住了考验。
在今年2月中方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蒙古国总统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专程访华。这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有外国国家元首对中国进行访问。在访问期间,巴特图勒嘎宣布向中方赠送3万只羊,以表达蒙古国人民支持中国抗疫的心意。
对于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只羊的决定,巴德日勒在推介会上说:“这不仅彰显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也凸显了两国人民的真心友谊。”目前,首批检疫合格的4000只羊已在二连浩特市加工后运往湖北省,全部3万只羊将在11月中旬前完成移交。
9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成为疫情发生以来首位对蒙古国进行访问的外长。他在访问期间表示,“此访就是为加强‘后疫情’时期中蒙全方位合作而来”,“我们要把因疫情损失的时间补回来,推动重点项目尽快复工复产。”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此访期间,双方达成了广泛合作共识,同意加快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和蒙方“草原之路”对接,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水电站、棚户区改造等已商定和正在协商的重大项目,扩大自蒙农牧产品及煤炭进口,进一步加强口岸及跨境经济区合作。
据悉,第16次中蒙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会议将于12月19日举办。巴德日勒称,双方工作组正在为会议做积极准备,期待通过此次会议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内容。据悉,两国已制定了30多个项目,计划今年实施8个项目,主要是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大型基建项目。
近年来,蒙古国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区域互联互通合作,特别是中蒙俄三方合作,希望打造过境蒙古国,连接中俄、联通欧亚的区域经济走廊。2013年,蒙古国政府提出建设连接中蒙俄三国铁路、公路、石油、电力、天然气“五大通道”,后改称“发展之路”项目。
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白格勒玛表示,中蒙俄经济走廊将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草原之路的对接。目前,中蒙俄三方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正在就中蒙俄国际联运铁路电气化改造升级和复线建设开展积极协商。
蒙古国期盼更多中国投资
中国一直是蒙古国主要的投资来源地。据蒙方统计,1990-2019年期间,中国对蒙古国直接投资总额达54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17000个工作岗位。2019年,中国对蒙投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2%。除此之外,中国还向蒙古国提供了大量软贷款和技术援助。
不过,巴德日勒对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有更高的期待。“蒙古国现有来自113个国家的14932家外资企业,其中50%是中国企业,但中资企业的投资额仅占20%,这意味着双方在投资领域存在进一步加强合作的空间。”
“蒙古国政府欢迎并支持外国投资者带来新技术,在通讯、农业、旅游等领域进行投资。蒙古国处于连接中西方的特殊地理位置,与世界两大市场中国和俄罗斯相邻,与日韩等重大市场相近,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快速向世界各大市场供应优惠的产品。”巴德日勒说。
巴德日勒介绍,入驻蒙古国自由经济区的公司,在创业的前5年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投资蒙古国政府政策支持行业的公司,还可获得部分机械商品减免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