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再一次“点刹车”,旨在抑制人民币的此波“急升”。
10月10日,中国央行官网消息称,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0。央行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市场预期平稳,跨境资本流动有序,外汇市场运行保持稳定,市场供求平衡。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前一天,即国庆节后的首个交易日(10月9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7796;在岸人民币(CNY)对美元汇率高开逾800点。CNY、离岸人民币(CNH)对美元汇率日内均创逾17个月新高。CNY日盘收盘价较上一交易日涨逾970点,CNH升破6.70元重要关口。
人民币短期涨势如此强劲,中国央行“出手”了。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这个针对金融机构代客远期售汇于2015年10月引入的逆周期调节工具,2017年9月外汇形势好转后一度降至0,但2018年8月初因经贸摩擦升级再度恢复,实施至今(10月11日)。
这在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看来,既是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又是缓解人民币过快升值的有效措施。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是人民币升值阶段,所以是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有利时机。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情况下,把作为逆周期调节手段推出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降到0,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远期售汇工具管理汇率波动风险,释放远期购汇需求,同时也显示出当前外汇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宏观调控部门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至于“后招”如何?管涛建议,就“主动运用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控制和管理好汇率风险”而言,加快发展境内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对于畅通经济内外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盛松成则建言,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可以在上海建立离岸市场。
不过,较英镑、欧元、日元来说,3月中旬以来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幅并不大;而且,远期市场上人民币仍存在贬值预期;这可能也意味着,内外因素驱动下,中长期看,国际化进程悄然提速的人民币或将稳中趋升。
一个是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一个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逻辑上,处于合意的升值通道,可能更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称,保持币值稳定,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将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附近,减少经济波动。其表示,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坚持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制度。
那么,既要促增长、均衡汇率、抑制资产泡沫,又要让跨境资本流动有序;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扩大金融业的开放,潜移默化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盘错综复杂的大棋局亦摆在了中国管理层的面前。
一
“汇率升值—热钱流入—外储上升—资产价格高企……”
也许,当下中国正在上演的这种“循环”似曾相识。只不过,曾经的那一幕是反向,如2016年彼时发生的事情是:“贬值、资本流出、外储下降”等。
细究之,会发现,此波人民币升值始于6月,8月开始加速。自5月底触底反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逾5%。
而1月至今,人民币中间价大致走出一个倾率的倒“V”字曲线,从1月21日的6.8606至10月9日的6.7796,其中,最低点触及7.1315(5月29日);最高点摸至6.7591(9月18日)。月平均汇率来看,最低为2020年5月的7.0986;最高为2020年9月的6.8148。
尽管近期人民币的快速升值,被视同为一种补涨效应;但其主因或在于境内外之利差。目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高达240BP,为历史最高。
“主要还是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境内外比较大的利差导致短期资本流入,然后推升了人民币汇率。”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告诉经济观察报。
另一位投行相关负责人亦认为,对中国经济领先复苏的乐观预期引发资本流入,尤其是利差因素引发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
中金固收分析认为,人民币可能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应该对美元出现升值,但因为摩擦等因素的障碍,使得人民币汇率一直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该强的时候不强甚至走弱,那么一旦抑制因素有所消除,就会出现这种补涨效应。如果从美元兑人民币走势的斜率看,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提升的阶段是从8月下旬开始。
站在情绪和交易心态的角度来看,“如果在美元指数没有更大幅度走弱的情况下,人民币要继续快速实现较大幅度的进一步补涨,恐怕也不是很现实。尤其是在短期内,美元指数会不会进一步明显走弱来助推人民币对美元上涨,也是需要商榷的。”中金固收称。
如果看3-6个月的中期窗口,中金固收倾向于认为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在目前的基础上仍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因为就基本面而言,双顺差格局(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仍在,中国疫情防控全球最好,经济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回升这些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撑人民币汇率的。
对于近期人民币的强劲拉升,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给出了四大原因:诸如,人民币升值与同期美元走势回落、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冲击下率先实现经济反弹、海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