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绿色发展建美丽新疆】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在新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近年来,新疆毫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描绘出了一幅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
金秋时节,新疆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在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康其湿地公园,这个正忙着带游客的维吾尔族姑娘叫尼萨古丽,她现在拥有两条游船,今年已经是她回乡创业的第三年。
拜城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过去时常受风沙侵袭。从2015年开始,阿克苏河、渭干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拉开序幕。如今,湿地纵横的两河流域与柯柯牙百万亩人工林带成为保护南疆地区的生态屏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不久前,新疆果业集团的四条核桃加工生产线刚刚在阿克苏地区扩建完成,曾经逐草而生的牧民也在国家退牧还草的政策下改变了自己的生产方式,成为了果农。
此外,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从2014年起,国家先后投入20多亿元对艾比湖湿地保护区和赛里木湖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曾经逐水草而居的各族百姓也过上了城市里的现代生活。
截至目前,新疆艾比湖和赛里木湖两大生态屏障已经实现植被全覆盖,空气优良率接近100%。在保护好和恢复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新疆还抓住稳定红利持续释放的契机实施旅游兴疆战略。2017年到2019年,新疆年旅游人数由1亿增长到2亿,旅游收入超过3400亿元。(央视网)
【全力服务三农供销合作社经济运行良好】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力服务“三农”,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发展。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分布广,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后派出多个助农工作队,帮助农民补救、补种,开展病虫害防治,为灾后恢复生产提供精准服务。
从传统的“一买一卖”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服务下沉,在省、市、县、乡、村建设五级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今年前8个月,全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超过1亿亩,同比增长40.7%;农业社会化服务2亿亩次,同比增长32.7%;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850亿元,同比增长18%;农产品市场交易额4641亿元。(央视网)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高速小客车免费通行】
交通运输部今天(9月24日)表示,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高速免费时段从10月1日00:00开始,10月8日24:00结束。预测假期高速公路网总流量将达到4.08亿辆次,全国公路网日均交通量预计将同比增长1%-3%。(央视网)
【教育部等八部委出台文件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今天(9月24日),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文件,提出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人事工作自主权、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学校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可自主安排教学计划,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央视网)
【国新办发布会介绍广东省经济特区发展成就】
国新办今天(9月24日)举行发布会介绍广东省经济特区发展成就。特区成立40年来,逐渐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广东正在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央视网)
【1700多万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农业农村部今天(9月24日)发布,截至8月底,全国已有1700多万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今年,国家通过支持建设双创示范园、农民培训等措施,促进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增收。(央视网)
【嫦娥四号完成第22月昼工作】
嫦娥四号探测器已顺利结束第22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目前,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度过630个地球日,累计行驶547.17米。根据嫦娥四号获取的数据,科研人员获得了着陆区月壤和浅层结构的重要发现。(央视网)
【我国油气管网改革进一步落地】
今天(9月24日),国家管网集团和广东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体制改革战略合作协议》,这是首个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集团的省级天然气管网,标志着我国油气管网改革进一步落地。(央视网)
【2020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展在上海举行】
昨天(9月23日),2020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展在上海开幕。展会期间将举行产业论坛、商贸对接会等60多场活动,为参展企业搭建产业链供需平台,促进服装行业稳步复苏。(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