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前景仍旧充满不确定性,美联储、欧洲和日本等海外主要央行也依旧走在宽松路上,不敢轻言“退出”。
9与17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例会结束后宣布,继续保持目前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同时,日本央行将维持为应对新冠疫情而采取的各种宽松政策,支持企业融资,通过购买资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尽管形势依然严峻,但随着全球经济活动重启,日本经济呈现出恢复势头。不过,黑田东彦表示,日本央行将密切关注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如果有必要,将毫不犹豫地继续推出进一步宽松措施。
经济预期转好,但日本央行仍旧维持宽松甚至准备进一步扩大宽松,这样的事也发生美联储身上。最新经济预测数据显示,美国四季度GDP分析师预测中值由同比萎缩6.5%上升至萎缩3.7%,平均失业率预测中值由9.3%降至7.6%,显示市场对美国整体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前景预期较以往更为乐观。不过,在11月美国大选前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仍没有任何利率和量化宽松方面的新行动,并暗示近零水平的利率预计将维持三年不变。美联储在会后发表的声明说,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发展,美联储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直至实现通胀目标和充分就业。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的复苏速度比预想的更快,但并不确定这样的状况是否会持续下去,美国劳动力市场显然远未实现充分就业,可能需要联邦政府实施更多的财政支持。鲍威尔强调,通胀“适度”并不意味着远超2%,只希望平均通胀达到2%。美联储准备在时机合适时调整资产购买,还远未弹尽粮绝,可以做的还很多。
经济预期转好,美联储还要时刻准备扩大宽松,这意味着什么?有分析人士表示,美联储中长期的悲观预期或许表明从现在开始,经济增长将比之前更加艰难,经济仍有再度下滑的风险,长期维持宽松意味着美联储对美国中长期经济表现仍抱持悲观。
而在9月17日,英国央行宣布维持利率和资产购买规模不变。英国央行也表示,最近的国内经济数据比央行委员会在8月份提交报告时的预期要稍微强劲一些。如果市场状况恶化,英国央行可以提高量化宽松规模,将与监管机构就如何实施负利率进行合作。
摩根大通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欧盟、日本及英国等G4国家央行通过购买资产及信贷宽松,将令其资产负债表由现水平进一步扩张至明年底的27万亿美元,G4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可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