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角逐"消费回补",下半年中国消费城市排名再生变?
时间:2020-08-12 00:00:00来自:21财经APP字号:T  T

消费作为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一环,这些城市拼了!

8月11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布《促消费提升扶持计划消费增长项目申报指南》,对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汽车消费升级、绿色和智能消费、发展新零售、大型零售企业落户等给予支持奖励。

其中,对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批发零售企业,当年度较上一年度的商品零售额增量部分,按0.5%的标准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奖励上限1000万元;2019年1月后新迁入深圳的批发零售企业或住宿餐饮企业,迁入后下一年度商品零售额超过5亿元的部分,按照0.5%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奖励上限1亿元。

除了一系列面向企业的支持奖励措施外,深圳刚刚开启了“鹏城八月欢乐游购”促消费活动,从8月1日起,将对深圳居民推出总额高达4亿元的汽车“以旧换新”奖励和3亿元的家电和数码产品补贴,参与企业的折扣让利合计金额将超过100亿元。

不止是深圳,北京、广州、湖北等地近期都推出了新一轮的促消费活动。相比于3、4月,目前国内疫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各地刺激消费的方式也更加多元,除了发放消费券、购物补贴之外,各地侧重从促旅游消费、重塑线下消费场景等方面入手,以期带动消费回补。

从更大的背景来看,消费作为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一环,未来,各地提振、鼓励消费或将成为常态动作。

多地鼓励“买买买”伴随着不久前“鹏城八月欢乐游购”正式开幕,深圳将在8月开启为期一整个月的“买买买”模式。

这一轮的“促销”力度有多大?仅以汽车消费为例,深圳政府将为全市车主推出总额高达4亿元的汽车“以旧换新”奖励补贴,对在深圳“以旧换新”购买30万元以上新车的粤B车主奖励5000元,30万元以下的奖励3000元。

此外,购买节能家电、5G手机等,每人最高可获得1000元的补贴。而除了奖励和补贴,深圳还计划在8月举办20场大型主题活动、280场商圈特色活动,包括美食节、啤酒节等,吸引市民到店购物,促进消费回归线下,助力传统消费零售行业重启回暖。

北京也在8月8日正式启动消费季“炫·彩生活月”活动。不久前的6月15日,因为出现疫情防控形势的反弹,北京商务局提出消费季线下各种仪式、发布会、现场展卖等易造成人员聚集的促消费活动取消或推迟。

此番重启,效果显著。根据王府井百货大楼官方的数据,北京消费季再次开启后的首个周末,商场客流环比上升17%,同时,使用北京消费券的交易笔数上涨近3倍、涉及销售金额上涨近4倍。其中,仅8月8日-9日两日,王府井百货大楼核销北京消费券2000余笔,带动店内销售近70万元。

另一个一线城市广州,也连同佛山一起于8月8日开启了“广佛购物嘉年华活动”,活动将持续到8月底,预计两地超过6000家商贸企业、门店参加,以促进市场复苏。

不止是发放消费券、打折让利,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地的政府、商家在促消费的形式上也更加多元化,包括举办美食节、策划创意市集、重塑线下消费场景、增加体验式消费等。

相比于3、4月,旅游消费尤其迎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随着7月14日晚文化和旅游部宣布国内跨省游逐步放开,地方的促旅游消费政策也随之跟进。最近备受关注的是,湖北省政府新闻办8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组织举办“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活动一直从今年8月8日持续到12月31日,期间全省所有A级景区对全国人民免费开放。

下半年重点城市消费提升潜力大今年上半年,包括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苏州、南京等在内的万亿级GDP城市都已经实现了经济正增长,但从消费表现来看,大多数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虽然逐月在收窄,但上半年整体仍然出现了大幅负增长,一些城市的表现不尽人意。

其中,北京和深圳的社零总额分别下跌了16.3%和14.8%,是除武汉之外跌幅较大的两座城市;广州的社零总额被重庆反超了1000多亿;杭州曾在2019年跻身中国消费十强城市第八名,超过了南京和苏州,但今年上半年,杭州的社零总额又掉到了苏州和南京之后,并且与苏州拉开了700多亿的差距。

重点城市上半年消费情况

但对于上半年消费受创的热点城市而言,在经济活动恢复的情况下,下半年有望迎来更大的增长潜力。从上述各地采取的促消费措施也不难发现,这些城市都“卯足干劲”,下半年,中国消费城市排名或将再生变。

一位高端服装从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现在出境受限,很多奢侈品牌的销售额在国内出现了“报复性增长”,国内品牌的“报复性消费”不太明显,但相比于上半年同样出现了好转,尤其是在重点大城市,消费升级的趋势仍然是长期的基本面。

深圳一位重度旅游爱好者向记者表示,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几乎没有离开过深圳,但现在大多数城市的疫情控制住了,出行的心理压力减小,加上多个航空公司推出了各种版本的“随心飞”等产品,她已经购买了两份,最近一个月出行次数明显增加。

消费者信心的重启,或许将带来一定时期内的消费回补。而从更长远来看,中国还将持续发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挖掘普通百姓的消费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近日的一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