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巢湖分洪,合肥市启用了十八联圩、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沿河联圩、裴岗联圩等9个万亩以上大圩和186个中小圩口蓄洪泄洪,超10万人短期内被迅速转移安置。截至7月30日,合肥市因洪灾紧急转移安置224...
“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周师傅十多岁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搬到庐江县,一住就是20多年。在他的记忆中,庐江县哪下过这么大的雨。
从6月10日入梅到8月1日出梅,52天之久的梅雨期创合肥历史纪录。合肥市内,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水位超百年一遇并持续超警数十天。
为给巢湖分洪,合肥市启用了十八联圩、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沿河联圩、裴岗联圩等9个万亩以上大圩和186个中小圩口蓄洪泄洪,超10万人短期内被迅速转移安置。根据合肥市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消息,截至7月30日,合肥市因洪灾紧急转移安置224672人,其中75361人来自庐江。
面对百年一遇的巢湖水位,环湖周边按10年或20年一遇标准修建的圩堤显然难以应付。多位地方防汛抗洪相关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洪涝灾害暴露出当地防洪标准的不足,中小河流有待提高防洪标准,有县区还在考虑将防洪标准提升纳入当地十四五规划。
在受访的水利专家看来,超标准降雨等多因素叠加而成的灾情难以避免,但此轮洪涝灾害暴露出巢湖流域等地区城市和农村防洪排涝系统的薄弱环节,我国重点城市和农村防洪标准偏低。随着合肥等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必要研究提高巢湖流域的防洪除涝标准,这样既能有效提升防汛抗洪能力,也能通过基建拉动当前经济发展。
排不出去的巢湖水
巢湖的水排不出去了。
7月5日10时10分,巢湖裕溪闸失去外排条件关闭。7月6日11时36分,巢湖新桥闸失去外排条件关闭。至此,巢湖及排洪入江河流皆不能自流外排。
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由安徽省会合肥市,及其下辖的县级市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将其包围,整体流域面积达13486平方公里,比2个上海市面积还要大。
巢湖流域涵盖安徽的5市14个县市(区),人口1020万,2011年合肥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巢湖成为合肥市的内湖。
超标准的降水影响下,合肥市今年的梅雨季达52天,较常年偏多31天。降雨强度之大、汛情来势之猛均为历史罕见。到7月29日20时,合肥市平均降雨量847毫米,为常年的3.43倍。
入梅以来,合肥市成为全国降水量最大的区域之一,梅雨期降水量在省会城市中排第2名,仅次于武汉。合肥市下辖的庐江县,入梅以来降水量全国排名第8。
一般情况下,当强降雨来袭,巢湖水位上涨时,巢湖水可以通过裕溪河东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长江。但是,今年汛期前期连续强降雨导致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巢湖受长江干流洪水顶托影响,巢湖水外排受限。
从7月6日起,巢湖水位迅速拉升。到7月22日,巢湖中庙站的水位已经从入梅前的8.80米一路飙升至最高13.43米,创下历史极值,巢湖水位百年一遇。巢湖增加蓄水近36亿立方米,相当于又增加了2个正常水位下的巢湖蓄水量。巢湖及多条河流连续发生超警戒、超保证水位、超历史水位。
水位突破极值当天,上午8时左右,紧挨巢湖的安徽庐江县同大镇白石天河圩堤决口。
江苏恩典公益负责人耿光带着团队,从此前进行救援工作的六安市固镇镇开了240多公里赶到庐江县同大镇薛家圩。当地2000多名常住人口提早进行撤离,但仍有部分舍不得家里的鸡鸭狗和财物不愿离开,救援队就是要把这些被困的人群带出来。
7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救援队坐冲锋舟进入薛家圩。洪水最高淹到了楼房二楼,电动车、电线杆、红绿灯、太阳能被打得东倒西歪,有的仅仅露出顶部。70多岁的张大爷破圩之前被村里要求撤离,但舍不得家里鸡鸭,他趁着水位略有下降又偷偷游回家。家里小辈不放心,找来救援队帮忙。被救时老人家的四周均被水包围,浅处也及其膝盖。
这样的救援,在巢湖流域发生了许多次,最多时一支救援队一天可以救出数十人。这也是巢湖流域周边圩区与一些法定蓄滞洪区的重要不同点。安徽滁河荒草二圩、荒草三圩爆破蓄洪时,圩区内仅有7户9人,主要经营水产养殖。但巢湖流域周边圩区,居住人数动辄千人、万人,主要以农作物种植等为生。
超10万人被紧急转移
巢湖周边有大小圩区286个,不少都是万亩大圩,区域内居住人口超万人,一旦破圩损失严重。
庐江县北部的庐北大圩由同大圩、石大圩和牛广圩三个万亩圩口组成,位于巢湖东岸、北接合肥肥西,也是环巢湖地区最大的圩区,水稻为区域内的主要作物。
暴雨侵袭下,石大圩、牛广圩已经破圩。唯一剩下的同大圩紧邻巢湖大堤,东侧的白石天河位于引江济淮施工段,南侧有一条小南河将其与石大圩区隔开,是庐江县力保的对象。为力保同大圩,庐江县在小南河加筑二道防线,一方面抢驻子堤,有的区域甚至加高了1.5米,另一方面对发现的险情及时处理。
伴随汛情的加重,想要圩圩尽保已然不可能。为保巢湖安澜,合肥市陆续启用十八联圩、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沿河联圩、裴岗联圩等9个万亩以上大圩和186个中小圩口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