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个城市是广州,当年还跑到越秀公园游泳了。”听到这句话,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哈哈大笑起来。
1986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成为很多外国人来华的第一站。当年25岁的英国女孩芭芭拉,从香港借道广州奔赴武汉,担任湖北大学首位英籍外教。
从武汉开始认识中国的芭芭拉,后来在汉语老师建议下取名“吴百纳”。如今她不仅能说流利的中文,还能写漂亮的汉字,在英国外交界被视为“中国通”。
2015年吴百纳履新驻华大使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期待吴以“海纳百川”的精神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的发展。也是那一年,中英两国将双边关系定位为“黄金时代”。
今年年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吴百纳通过微博发表讲话,为武汉和中国人民“加油”。武汉解封当日,她用中文写道:“武汉你好!美好的日子终将会回来的!”她还说武汉是她在中国的第一个家乡。
然而,疫情下的世界风云变幻。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如今中英关系也遭遇多方面的挑战。比如,在香港、华为参与英国5G建设等议题上,两国的分歧日益凸显。虽然英国国内也有不同声音,但部分言论升级已经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吴百纳并不否认挑战的存在。
吴百纳将于今年8月结束作为英国驻华大使的任期。在任期结束前,吴百纳开启了一趟中国“告别之旅”。在广州期间,吴百纳于7月23日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
吴百纳认为,过去五年,英中两国的伙伴关系“蓬勃发展”,“在很多方面变得更加强大和深入”。英中双边贸易额几乎翻了一番,去年英中贸易首次超过1000亿英镑;两国人员交流越来越紧密,英国有超过18万中国留学生,是在英外国留学生中最大的群体;政府间交流、合作密切,为两国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黄金时代并不意味着每天都有阳光照耀。”吴百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即便目前面临挑战,她仍乐观地认为,过去五年中英之间已经建立了“一个牢固且有韧性的双边关系”,能够很好应对当前的挑战,英中关系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英中关系过去五年蓬勃发展
《21世纪》:自2015年正式就任英国驻华大使以来,你长期致力于推动英中双边关系、经济关系和人文交流,过去五年来你认为自己的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吴百纳:过去五年英中关系蓬勃发展。我的第一个任务是欢迎剑桥公爵威廉王子来中国。随后在2015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过去五年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最大的头条新闻是,英中双边贸易额在此期间几乎翻了一番,去年英中贸易首次超过1000亿英镑。
第二,我们看到越来越紧密的人员交流。英国有超过18万中国留学生,是在英外国留学生中最大的群体。去年我们为中国游客发放了超过88万张旅游签证。而在中国,我们有来自英国的游客,来自英国的留学生。中国还有很多英国文化的爱好者。
第三就是政府之间一直紧密合作。即使过去六个月,英国首相也两次与习近平主席通电话。英国财政大臣苏纳克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通话。两国部长们还在健康和环境方面进行了交流。这些都建立在政府关系的坚实基础上。既是双边的,也是多边的,我们在联合国安理会与中国合作,处理伊朗核问题、朝鲜问题等。中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我们在G20就绿色金融、打击腐败、保持全球贸易自由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合作。
这是一个忙碌的五年。最重要的是,英中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在很多方面变得更加强大和深入。
英国对歧视留学生现象零容忍
《21世纪》:说到人员交流,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英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中国学生“首选留学目的地”,但新冠疫情影响了两国人员交流。目前英国在华的15个签证申请中心已全部重启,它们运作情况如何?
吴百纳:非常高兴能够重新开放15个签证申请中心,它们运作情况不错,申请量正在慢慢增长。随着学生陆续就留学地点作出最终决定,签证申请量还会有所增长。我知道,英国大学正在做准备工作,以在秋季学期开学时安全地迎接学生。
我们对中国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很多人,超过50%的人,仍然打算继续前往英国的学习计划。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决定,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对市场充满信心,随着情况的明朗化中国学生会做出积极决定。
《21世纪》:疫情期间,一些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受到歧视。你觉得他们以后在英国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吗?
吴百纳:我觉得他们在英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对歧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这在英国是违法的。但我同意你的观点,确实发生了一些歧视事例,不仅在英国,在其他国家,都看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不支持这些事例。英国大学非常明确,也制定了措施帮助经历过或感觉到自己经历了歧视的学生,并处理这种情况。我相信,当学生们来参加新一学年的学习时,他们在英国会受到热烈欢迎。
如果中国留学生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们可以向英国大学当局报告,学校会帮助和支持他们;若歧视情况下还发生了犯罪行为,他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报警,在调查和解决任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