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态环境部今天(6月2日)发布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公报显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一步巩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0%;PM2.5年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年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902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中,830个全年均达标,占92.0%。(央视网)
【“三夏”时节至各地麦收忙】
夏粮眼下由南向北进入集中收获期。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时机做好夏粮开镰收割,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提供支撑。
作为全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安徽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在界首,大型收割机正在麦田里来回穿梭,今年,当地投入大型联合收割机2000多台,机收率将稳定在99%以上。
安徽小麦种植面积达到4300万亩。今年,当地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加快小麦生产由通用型向优质专用型转变,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53.4%。这样一来,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既实现了农业增效,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江苏,继苏南地区小麦开镰后,这两天,苏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收割期。在产粮大县泗洪县,139万亩小麦迎来丰收。今年,当地小麦生产通过稳面积提地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
在河南商丘,当地投入3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帮助农民进行抢收,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到936万亩,预计小麦总产量将达95亿斤。在山西运城,当地通过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积极参加农机跨区作业。(央视网)
【全国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有所增加】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6月2日)通报,截至6月1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73例,其中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3例;当日新增确诊病例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6月1日0—24时,新增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例。近2天,全国共报告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1例,超过此前半个月总和。(央视网)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6月2日)表示,今年年内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都可以享受延期还本付息,预计延期政策可覆盖贷款本金约7万亿元。同时,人民银行将按地方法人银行实际发放信用贷款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期限一年,预计可带动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央视网)
【5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升至54.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6月2日)公布,5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8%,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物流各细分行业均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其中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回升明显。另外,受线上消费活跃影响,快递业业务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央视网)
【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7.9%】
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一季度,我国31个省区市135个大中城市的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3大类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总体平稳向好。(央视网)
【我国海底油气管线铺设创水深新纪录】
中国海油今天(6月2日)发布消息,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海底管线铺设工作首阶段作业已顺利完工。这次铺管作业水深1542米,创造了我国海底油气管线铺设水深的新纪录。(央视网)
【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网上不动产登记】
记者今天(6月2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条件的县、市将全面实施网上办理不动产登记,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截至目前,已有1100多个市县实现网上办理不动产登记。(央视网)
【洋山特殊综保区88条新政发布】
今天(6月2日),《关于促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若干意见》发布,从贸易监管、金融创新、重点领域政策创新等8个方面提出88条综合支持意见,聚焦货物、资金高效便捷流动,旨在全面提升区域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央视网)
【武汉公布集中核酸检测结果没有发现确诊病例】
今天(6月2日),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疫情。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28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追踪密切接触者1174名,其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央视网)
【世卫: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614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实时数据,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6140934例,死亡病例为373548例。
截至北京时间今天(6月2日)16时,美国确诊病例已达1811277例,死亡105147例。(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