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对金融风险领域开启新一轮整顿
□记者汪子旭北京报道
地方持续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近期,多地密集部署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相关工作,聚焦网贷、非法集资、私募等重点领域,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清理整顿。同时,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也更进一步,金融监管立法提速,全国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也正加快推进。
近期,针对非法集资等地方金融重点风险领域,多地开启了新一轮排查、整顿。北京市金融局近日印发指引,明确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不得吸收公众存款、违规销售金融产品或从事金融产品交易。4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局专题会议指出,将扎实推进“套路贷”、互联网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三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排查整顿的同时,地方金融监管规则体系建设也更进一步。继山东、河北、四川和天津之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北京、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的金融监管条例也正在酝酿中。
此外,全国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也正加快推进。此前召开的央行2020年金融法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等重点立法。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制定全国性、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很有必要,这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地方金融监管的权责,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金融监管的体制机制问题,提高其监管能力和效率。
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记者罗逸姝北京报道
外资金融机构进军中国步伐进一步加快。近日,汇丰人寿、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相继宣布明确变为外资独资。此外,据中基协网站显示,国内第26家外商独资性质的证券类私募威廉欧奈尔已于近日完成备案登记。业内人士表示,外资机构的进入短期内不会改变国内竞争格局,预计年内还会有更多机构完成布局。
疫情之下,外资金融机构依然加速迈入中国市场。汇丰保险近日宣布,已与其在华寿险合作伙伴国民信托达成协议,将收购国民信托所持有的汇丰人寿50%股权。交易完成后,汇丰人寿将成为汇丰亚洲在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此前,摩根大通表示,旗下期货和期权业务已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申请,有意将其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持至100%。
业内人士指出,这显示了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看好,预计年内还会有更多机构完成布局。实际上,英国法通保险此前透露,有意申请在中国开设外商独资企业。而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专家表示,外资进入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国内竞争格局。以汇丰人寿为例,惠誉评级对此表示,主要的本地寿险公司将因其具有更好的品牌认知度和更完善的分销网络而继续拥有竞争优势,合资寿险公司仍需要一定时间建立业务品牌和分销能力。
服务业回暖势头加快
高质量增长成施策重点
□记者李志勇北京报道
五一假期已经过去,虽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但经济回暖势头已经越趋明显,尤其是服务业的回暖势头不断加快。近期,各地纷纷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服务业的高质量增长成为各地未来对服务业支持政策的重点。
五一期间,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商贸服务、餐饮、旅游等领域的增长明显,正在加速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状态。其中,一些省市的餐饮业已经回到正常时期的90%以上,旅游业恢复到正常时期的80%以上。一些消费需求在经过了疫情的抑制后在五一期间迎来小爆发。
为进一步推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各地方政府近期密集出台政策,加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河北省日前印发文件,将提高供给质量作为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计划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到45%左右。
除此之外,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福建、内蒙古等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新兴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快推进“放管服”、“互联网+”等改革,为新兴服务业创业就业提供便利。
业内专家表示,服务业发展对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吸纳就业,以及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动能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消费升级、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的服务需求与服务创新将不断涌现。因此,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服务业提质增效、倍增发展为目标,谋划做大做强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也成为发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