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全国现有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一千例以内个别地方聚集性疫情仍在增加】
今天(4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疫情,以及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学知识。
截至4月22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798例,其中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16例;当日新增确诊病例1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例,本土病例4例;现有确诊病例959例,其中重症病例6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2例,当日无新增死亡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207例,当日新增56例;现有疑似病例20例,当日无新增疑似病例。
4月22日0-24时,湖北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截至4月22日24时,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93例,其中重症病例37例;现有疑似病例1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3例,无死亡病例。4月22日0-24时,新增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7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984例,其中境外输入166例。
中科院、中国疾控中心介绍了假期旅游注意事项和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学知识。(央视网)
【一季度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明显改善新动能逆势成长】
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4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负责人表示,随着一系列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主要工业指标出现较明显改善。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下降1.1%,降幅比前两个月收窄12.4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月份有16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15个行业增速由负转正。
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了复工复产,截至4月21日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1%。(央视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内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3件】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4月23日)举行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知识产权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6.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3件,提前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2521.9万件,平均每4.9个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关报告及数据显示,中国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4位,较2018年上升3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央视网)
【绿色春耕力促粮食稳产提质】
眼下,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力促粮食稳产提质。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常年,西南地区已灌浆,江淮产区正抽穗扬花,黄淮海产区在孕穗抽穗。
为了提升小麦品质,河南投入1亿元,在45个条锈病、赤霉病重发县,由政府购买服务,免费进行小麦绿色统防统治。
河北小麦春灌已接近尾声,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衡水种粮大户高志清少浇了一水,没想到麦苗长势并不差。
针对华北麦区墒情、苗情都不错的状况,农业农村部推广科学灌溉技术,指导农民两水合一水,推迟到拔节前后再灌溉,每亩节水50方左右。
在吉林梨树,与以往翻地播种不同,今年,大伙儿在满是秸秆的土地上直接种玉米,保护黑土层的同时,化肥也减量。
为了快速推进绿色生产,今年,中央投入14亿元用于粮食病虫害防控;选择300个粮棉油生产大县开展化肥减量试点;在华北、西北地区建立220个高标准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在东北地区试点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达4000万亩。(央视网)
【银保监会明确今年“三农”服务重点】
银保监会日前要求各家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三农”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单列涉农信贷计划,保障重点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增加深度贫困地区金融供给。(央视网)
【北京:25个重点项目落户顺义投资超200亿】
昨天(4月22日),北京通过“云签约”的方式在顺义区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会,会上共签约了包括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等在内的25个重点项目,投资额达202.4亿元。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69.8亿元。(央视网)
【中国一汽与美企签下百亿元合作订单】
今天(4月23日),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和美国丝尔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丝尔科公司将在五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打造红旗S系列跑车产品及品牌,逐步实现红旗S系列跑车产品的国内制造、组装、交付及文化体验。(央视网)
【世卫:全球新冠肺炎确诊超251万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2510117例,累计死亡172241例。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同地区出现分化,大部分国家处于新冠肺炎流行初期,新冠病毒将长期存在。(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