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进击
时间:2020-04-11 00:00:00来自:经济观察报字号:T  T

从早8点到晚9点,是广州市番禺区万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口罩产线目前的排班安排,这已经是松一口气的情况下。在前一阵最忙碌的时候,万福的口罩产线曾经试过24小时运转。

万福成立于1997年,加班加点生产口罩的场景,它在2003年SARS病毒肆虐广东时也经历过,但当时主要生产的是脱脂纱布口罩。

在万福生产部经理黄太保看来,正是因为经历过当年的“非典”疫情,当公司要求员工在今年1月24日(除夕)复工的时候,员工们非常理解和配合。

万福的情况,是全国防疫物资生产的一个缩影。尤其对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而言,17年前“非典”的惨痛记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建立在这两者之上的地方政府和产业链相关公司的应急反应能力,综合作用,使得广东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物资生产中,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从2月到3月中旬,广东累计生产的口罩机占到同期全国产量的8成;口罩、口罩机、贴条机、胶条4类物资国家调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4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在介绍国内防疫物资产能情况时称:“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或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企业也正在尽力组织扩大出口。”

从1月下旬疫情爆发初期医用防护服告急、普通市民“一罩难求”,到现在有余裕出口,背后既是国内疫情防控成果的体现,也是工人、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增产、转产防疫物资的体现。

企业转产增产

口罩是疫情期间需求量、消耗量最大的防疫必需品。疫情前,提起国内密集生产口罩的地区,人们想到的可能是“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河南长垣,或者有“无纺布之都”称号的湖北仙桃——无纺布是口罩生产的原材料之一,甚至江浙一带的口罩生产都比广东更有存在感。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广东省内具备医用口罩生产注册证的企业只有26家。从原本不具备口罩产能优势,到疫情严重时口罩的国家调拨数最多,广东口罩产能的突飞猛进,是企业加班加点转产、增产的结晶,折射广东制造业的韧性。

比如,比亚迪就在此次疫情期间从口罩生产“门外汉”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工厂,目前日产能达到1000万只。

促使比亚迪造口罩的现实原因很简单:疫情发生后,比亚迪没有足够的口罩进行复工复产。制造型企业员工人数多,且是线下生产,口罩需求量大。工业富联在2月初决定转产口罩,设计产能达到日产200万只,首先满足的是集团内部百万员工自用。

1月31日,比亚迪成立造口罩的专项小组,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亲自挂帅,动员了公司具备生产、制造、加工、设计能力的12个部门、3000多名技术工程师。结果证明,虽然比亚迪是新入的口罩生产者,但它原有的制造业积累,给它提供了场地、人员、技术、设计、硬件生产等方面的转产优势。

比亚迪原本想买口罩机,但当时市面上口罩机稀缺,找到的货源交货周期至少要45天。比亚迪决定自研口罩机,用3天时间画了400多张设备图纸;口罩机有1300多个零件,春节期间很多零件供应不上,就把公司做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用到的模具以及上万台CNC设备调集起来,发现少什么零件,就近在自家的模具车间直接生产。只花了7天时间,比亚迪就造出了自己的口罩机,甚至比一些口罩机生产企业需要的15天还要快。

场地方面,比亚迪现成的手机组装生产车间,提升净化等级就可作为生产口罩的净化室。口罩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每条产线仅需两三人值守,从原有产线抽调出数百名,就可支持口罩机24小时运作。原材料方面,比亚迪称,深圳市政府帮忙对接了价格最贵、最稀缺的熔喷布。

在广东,除了比亚迪、工业富联,广汽集团、格力电器等知名制造业企业,也转产口罩等防疫物资。它们的转产故事,跟比亚迪有类似的地方。比如,格力原本并不造体温枪,但它还没复工就有企业找它协助生产体温枪,因为格力原本就能做开模等工序。格力也是首次造口罩机,但它原本就具备装备制造能力。

切入一个新领域且迅速产出产品,并不容易,幸而口罩、口罩机等大多数品类防疫物资的生产技术门槛不高,广东多年的制造业积累成为顺利转产的基础。

增产方面,广东亦不乏产能提升数倍的口罩生产企业。

比如上文提到的万福。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万福生产的口罩品类主要是无菌型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无菌型医用口罩要经历14天的解析期,出货周期需要16天左右。广东省开通防疫物资的应急备案通道后,万福申请到了应急备案号,改为主要生产非无菌型的医用外科口罩,投放给民用,解析期缩短到7天,出货周期能比原来缩短一半。疫情发生前,万福的口罩设计日产能只有2万只;疫情发生后,添购了一台50万出头的设备后,产能翻倍。

政府应急反应

广东省工信厅人士向经济观察报介绍,1月23日,省内在产的口罩企业只有2家,全省只找得出4家生产医用防护服的企业。1月24日,全省在产的口罩企业增加到10家,但全省口罩日产能只有83万只,全省的常住人口超过1.1亿人,口罩需求缺口依然很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