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生活近10年的英坤表示,3月初当看到意大利疯长的感染人数时,就觉得瑞士危险了。
新冠肺炎疫情正席卷全球,除中国外,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德国、伊朗、法国等六个国家的确诊患者人数均已破万。其中,瑞士的“邻居”占了三个。
被誉为“世界公园”的瑞士有五个邻国,分别是意大利、德国、法国、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目前,意大利是全球除中国外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已经逼近7万,而德国的确诊病例也突破3万,法国的确诊病例则突破2万。
在瑞士生活近10年的英坤告诉21Tech,3月初当看到意大利疯长的感染人数时,就觉得瑞士危险了。因为与瑞士接壤的,就是意大利疫情最严重的北部地区,而且两个国家的交通互通,每天都有数万人往返于两国。
自3月5日确诊人数突破100人开始,瑞士的情况开始急转直下,确诊患者不断增加。根据3月25日最新数据,瑞士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人数达到9877人,较上一日增长了近两千人,死亡患者人数也升至122人。
虽然从累计确诊人数来看,意、美、西、德、伊、法等国都远高于瑞士,但从单位人口的感染数量来看,瑞士从开始就是仅次于意大利的重灾区。截至3月24日,意大利每百万人口感染数量为1059人,居世界首位,瑞士为938人次之,第三是西班牙的705人。
英坤表示,让她开始切身感到疫情严重,是从3月9日开始,那天公司开始执行一些防控措施,比如要求员工保持距离、勤洗手等。
到了周五(3月13日),瑞士的确诊病例人数突破1000人,英坤感觉整个公司都有些人心惶惶。“我们楼里人很多,大家平时也都非常‘亲密’。这种紧张的状态对于瑞士人来说是不常见的,他们过惯了悠闲、没有战争、没有管制的生活,2月底的周末大家还一起去雪地上开party,谁能想到几天后,所有超过5个人的会议都取消了。“
3月14日那个周末,是整个瑞士最焦虑的时期,一方面是确诊人数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政府的相关政策迟迟未公布,整个市场都很混乱。
英坤最初关注和收集的疫情相关信息,大部分都来自于华人群体转发的内容。14号那天,群里开始传言日内瓦、洛桑等等城市的超市都空了,尤其是主食和罐头类商品都已经断货,这让大家变得更紧张。
当天,英坤也到超市去囤了货。她告诉21Tech,因为瑞士基本不自产粮食,所以大家难免会出现恐慌。她当时的想法是,“意大利这么严重,要没有意大利面吃了,所以买了很多意面,德国也不行了,是不是没有饼干鸡蛋吃了,然后也买了很多。”
不过,粮食商品的短缺,只持续了一个周末。3月16日,瑞士政府历史上首次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一再声明粮食供应充足。当天,英坤又去了一趟超市,发现货架确实都补全了,而且似乎为了稳定人心,每个货架都额外放了很多商品。英坤称,当时就觉得安心了很多。
从捐赠者变成受捐者
疫情防控,医疗物资是最关键的“武器”。然而仅仅时隔一个月,英坤就经历了从捐赠者到受捐者的转变。
疫情在中国暴发时,英坤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家里人都在江苏,受疫情影响也较小。当时她并没有去想这个病会不会传到瑞士,觉得即使传到瑞士,也不惊讶,因为“疾病嘛,早晚都会遍布全球”。
和英坤一样,当时在瑞士的华人基本都处于“看客”状态,疫情距离他们也确实显得非常遥远。但看到国内的情况日益严重,很多热心的在瑞华人也开始行动,英坤告诉记者,她所在的洛桑华人基督教会便募集捐款然后买口罩寄回国。
“我们寄了5000个口罩回去,但口罩寄到的时候,瑞士这边却暴发了疫情,而且也买不到口罩。寄到武汉的那一批,当地也不再短缺,正商量给转运到韩国。”英坤说。
然而现在,中国的家人已经开始反过来关心英坤的安危,并提出要寄一些口罩等防护用品过来。事实上,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瑞士从政府到民间组织都纷纷向中国捐赠钱物,可现在情况出现了反转,瑞士也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
瑞士很多医院都表示,他们的FFP2和FFP3口罩储备紧张,而且订不到货。瑞士政府虽然有一些口罩储备,但根本不够用,现在,瑞士政府已经限制普通消费者购买专业口罩,以保证医护人员的供应。
此外,在官方出台的一些防控措施上,也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带口罩,只是要求像医院、养老院这样的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瑞士的口罩主要来自中国,当地一家口罩供货商此前表示,随着中国大部分地区疫情的缓解,口罩供应也开始恢复,但现在只能得到少量的进货,是因为全世界都在缩减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导致物流受到限制而且价格昂贵。
目前,瑞士在售的一些口罩价格,已经比疫情暴发之前贵了10倍。英坤表示,她在口罩断货之前就买了100个,并且从14号之后开始戴口罩。而她身边的瑞士人,也从一开始的不重视逐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家现在在外面都保持距离,也有一些瑞士人开始戴口罩。
但因为瑞士政府并没有号召人人都带口罩,所以现在在瑞士的一些公共场合,更普遍的现象是无人戴口罩。但瑞士人的改变也在发生,比如之前的贴面亲吻礼和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