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邹平座:中国实施"全球易货贸易"战略的四大优势
时间:2020-03-25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网字号:T  T

中国面临十分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需要研究和探索新的贸易制度,形成新的“国际化制度红利”。设计和建立“现代化易货贸易”生态、标准、联盟与制度,占领全球价值链制高点。推动交易制度与货币制度的联动改革与创新,实现更加公平、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贸易环境。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邹平座表示,本轮科技革命为创新交易制度提供了时机。面对世界货币体系的诸多问题,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易货贸易成为必要和可能。人们对高级形态的易货贸易需求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各个国家已经出台各种政策扶持易货贸易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进出口企业尝到了它的好处。

全球现有贸易制度急需改革

邹平座表示,由于美元霸权,现有交易制度与货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掠夺模式,特别是美国特朗普上台以后,堂而皇之地申明“美国第一”,更加剧了世界贸易体系的不公平。这种掠夺包括美国对全球的掠夺、政府对人民的掠夺、富国对穷国的掠夺。为了占有这种掠夺模式的主导权,各种贸易战、金融战、货币战、石油战不断升级,从而引起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正在酝酿世界级战争。从这一角度上说,这种货币制度带给人类的已经不是福利和交易收益,而是灾难。

2020年全球新冠病毒疫情以后,这种掠夺可能升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断增大,货币与金融危机如临深渊。在美国时间2020年3月15日,紧急降息100个基点外加7000亿美元QE的组合拳未能快速奏效后,美联储3月19日再度祭出“大杀器”,市场呼声最高的CPFF终于落地,并且联合全球九大央行推出美元临时流动性安排,直接跨界IMF,充当了全球央行的职能,美元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由于美元仍然具有世界货币功能,巨量的货币投放(5万亿美元以上)再加上零利率和“全球央行”的角色,是对全球的直接掠夺。甚至是为美国重构新的数字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新的美元霸权作准备。

他认为,货币衍生的庞大的全球金融体系对于人类来讲变成了巨大的成本与泡沫,占有大量资源,反客为主,就像是癌细胞一样,侵蚀人类的福利。迄今为止,全球的金融体系非常发达,并且出现了泡沫化和虚拟化的趋势。而且金融的交易量远超商品交易,货币与金融市场有时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侵略的工具。过度的金融衍生品已经不再为实体经济服务,成为一种赌场,它不但不创造价值,还占有大量资源,吞噬人类的福利,并且使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仅伦敦的日均外汇交易量达到了18万亿。那么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简单的说伦敦一天的外汇交易量相当于深圳一年GDP的8倍。美国企业债中最危险的BBB级债券(投资级债券中评级最低的债券),其规模自2000年后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便一路走高,从7500亿美元增加到目前2.25万亿美元,近20年增长了3倍。2020年初,由于名义上应付新冠病毒,各国央行注资超过10万亿美元。全球货币与金融体系更加远离实体经济,金融泡沫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走上"脱实向虚"的不归之路。

现有的交易制度与货币制度潜伏巨大的风险与危机。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制度风险、操作风险不断加大。美国政府和美联储2020年3月18日,再度疯狂了一把,分别推出祭出“大杀器”——1万亿美元财政刺激和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让即将“死去”的美国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市场又多活了半天时间。但也仅仅是多活了半天的时间,在亚洲金融市场今日进入午后交易时段后,市场的避险情绪卷土重来,各国股市纷纷掉头下跌,市场流动性奇缺造成的对美元需求让美元指数在2017年4月后再度站上100的整数关口。北京时间3月19日晚间,美股开盘后,三大股指全部大幅下跌,跌幅都超过5.50%,道琼斯工业指数再度跌破20000点关口;欧洲三大指数的跌幅也都超过了5%。美国股市在短短一个月内熔断了5次,这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预见,新冠病毒疫情以后,全球的汇率风险、货币风险、金融风险将进一步加大,随时可能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这种状况无疑将对全球经济和国际货易造成非常不利的影。货币的"交易成本"将急剧上升,易货贸易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

全球化倒退,世界贸易谈判困难重重,贸易壁垒不断严重,国家之间的贸易战不断升级。全球贸易呈现衰退趋势。经济全球化在迅速倒退。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助推某些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全球经济的短期衰退,使得生产者、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某些逆全球化思潮重新抬头,甚至更为盛行。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有可能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倒退。

疫情的全球性大流行,使疫情爆发国无暇顾外。更重要的是,各种逆全球化思潮、主张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由此使双边、多边的自由贸易安排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严重影响。在这个背景下,对按计划实施中美第一阶段经济贸易协议,对2020年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对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推动三国和区域全方位经贸合作、共同推动RCEP协定如期签署生效等,都有可能带来新的变数。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