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荒"下工厂跨界样本:70小时投产、仅2%工人到岗
时间:2020-02-19 00:00:00来自:21经济网字号:T  T

对企业来说,疫情的到来是“危险”还是“机遇”不仅是靠政策,更是要靠自己平衡。

新冠肺炎疫情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口罩和防护服依然是紧缺物品。

不仅仅是在湖北省,广东、浙江、山东、昆明等地区的医院,都纷纷发出医疗防护物资告急的求助,防护物资成了“盔甲”,无论是医院还是个人,都希望能得到保护,生产企业开足马达,开始全负荷运转。

“目前,我们改造了10条生产线来生产防护服,原来的10条线上的生产全部暂停。以前我们主要是生产套件产品,现在其它生产都还没恢复。”日前,水星家纺董事长李来斌在接受21Tech采访时坦言,以前公司从来没有做过防护服,现在也是临时开工。

此外,雅戈尔、红豆股份、报喜鸟等一批家纺品牌也投入到了口罩生产当中。目前,全国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73%,其中医用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87%。中国石化、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都开设防护物资生产线,但仍然不能堵上缺口,这是一场真正的攻坚战。

70小时投产

从防护物资供给方面来看,国家发改委表示,到2月2号晚,已经按照需求一倍以上规模准备原料,组织产能,到2月3号,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的生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N95口罩产量达到11.6万只,其他医用口罩产量998万只,此前,工信部称我国口罩的最大产能是2000万只,疫情当前,1480.6万只口罩的成绩来之不易,与此同时,医用防护服的产量也在2月4号扩大到了3.16万件。

服装起家的红豆集团,也在2月1号紧急加入这场攻坚战中,2月1号成立指挥部,2月3号下午17点15分,第一件非医用防护服就已经下线。不仅是红豆,不少企业都在加速前进,水星家纺从接到通知到投入生产用了70多个小时,安徽合肥的一家医疗用品生产企业1月27号复工,10天之内实现防护服日生产量3000件的目标。

红豆集团品牌文化部部长钱文华在接受21Tech采访时透露,2月9号晚,“我们的产能统计已经突破2万件,2月10号可能达到3万件。”现在看来,基本上有条件的企业都陆续投入到防护物资的生产。

“其实我们当时在得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什么都没考虑,相关部门问我们能不能生产,我们内部评估了一下,原来我们做套件的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是可以胜任来做这件事情的,我们就把活接了。”李来斌坦言,严峻形势下,不容企业再三斟酌。

眼下,水星家纺投入到防护服生产的工人大概有40多人。“我们只能说有多少做多少,我们也在陆陆续续召集一些上海当地的工人,陆续回到岗位上。其他地方来的工人要隔离14天,必须达到要求以后才能投入生产。另外,之前召集回来的工人,我们都签订了责任书,承诺过春节期间没有离开过上海,也没有接触过上海以外的人。”李来斌进一步透露。

这与工厂高峰时期的两千多人相比,这个数字可谓非常少。但是,依然只能是每天逐步增加。

不仅是国内生产,进口也成为防护物资的重要补充。自1月24日起,进口的防疫物资有77.3%是防护用品,其中包括3.28亿只口罩,385.4万件防护服,但是内外的全面调度仍然无法填补需求缺口。

2月7号,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世界正在面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长期短缺,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我国法人单位和个人经营户合计就业人口达5.33亿人,这意味着每天至少需要5.33亿只口罩,即使生产一只口罩仅需要0.5秒,但是从需求和产量间的巨大鸿沟来看,防护物资的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产能仍是挑战

不仅限于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一些其他生产领域的企业也开始转战。截止2月7号,中石化签约11条口罩生产线合作协议,初步估算到3月10号,新增产能将达到100万只以上。

此外,富士康也开始自产口罩,预计到2月底达到日产200万只,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等都投入防护物资生产,借着对紧缺物资开辟的“绿色通道”,不少企业都积极筹备审批认证,准备投身战“疫”。

在转战的企业中,一些纺织品生产销售企业,凭借自身资源及技术优势,很快就投入防护物资生产中。

李来斌透露,投入生产的缝纫工本身就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在公司工艺技术师对防护服工艺进行拆解后,对工人稍加培训很快就能投入生产。“主要是缝纫要求,以前的床单之类的产品更多以直角为主,防护服是穿在身上的,所以曲线会特别多,有些地方还需要弹力皮筋之类的,原来的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练是完全可以切换过去的。”

他并没有透露具体的生产线改造成本,只希望尽快扩大产能。目前,这些企业生产出的非医用防护服,将主要发放给街道清洁、公安、城管等户外返工人员。

艾媒数据中心显示,自2020年1月1日-2月12日企业新增与防疫物资相关的经营范围中,医疗器械为4575家;口罩为170家,消毒液为35家。

但是,随着复工潮的到来,这一问题依然严峻。2月17日是大部分企业正式复工的第一天:对企业来说,如何在特殊时期做企业管理,恢复企业运转成为两难的抉择;对员工来说,怎样做好上班及途中的防护,平衡好复工与防疫之间的矛盾,也面临考验。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