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应对疫情防控 财政部、税务总局等一日连出四拳!
时间:2020-02-08 00:00:00来自:券商中国字号:T  T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入关键阶段,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中央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财税政策进一步发力!

2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等多部门一天连出四拳,发布了多项税收支持政策,涉及对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个人所得税政策、捐赠税收政策、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在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截至2月6日下午5点,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667.4亿元,实际支出284.8亿元;截至2月6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十余条财税支持措施。

与此同时,券商中国记者梳理,自2月2日以来不到一周时间里,北京、上海、苏州、无锡、青岛、宁波等地及山东省、湖北省密集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其中包括多项财税硬核措施。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按照“三个确保”要求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特别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降的费降到位,持续发挥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

四类困难行业企业今年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

2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对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提出五项税收支持政策。

一、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以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三、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指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两类)四大类,具体判断标准按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执行。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须占收入总额(剔除不征税收入和投资收益)的50%以上。

五、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2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对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个人给予两项税收支持政策。

一、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政府规定标准包括各级政府规定的补助和奖金标准。

对省级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对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比照执行。

二、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包括现金),不计入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捐赠现金和物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2月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收政策的公告》,对企业和个人有关捐赠提出三项税收支持政策。

一、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二、企业和个人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物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三、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或者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无偿捐赠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公告强调,国家机关、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接受的捐赠,应专项用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免征防控产品注册费和航空公司应缴民航发展基金

2月7日,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公告》,为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一、对进入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并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关的防控产品,免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对进入药品特别审批程序、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的药品,免征药品注册费。

二、免征航空公司应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

多省市密集出台支持中小企业财税措施

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省市针对中小企业制定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自2月2日以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苏州、上海、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