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规划印发 部署六个方面
时间:2019-12-08 00:00:00来自:盐城发布字号:T  T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本规划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谋划新时代方位下融入长三角、建设新盐城,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了《盐城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规划》,从六个方面作出部署,全面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现在制度标准、理念方法等与上海接轨更加深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一区三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努力在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体现盐城作为、作出盐城贡献。

高质量推动产业协同接轨。围绕“一区三基地”的定位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空间等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全方面对接上海都市高端服务核心区、中外环融合性数字产业、嘉青松闵和沿江临海高端产业集群以及多个产业重点区域,按照产业发展导向,积极承接上海功能转移,重点聚焦功能疏解型、产能扩张型和环节互补型产业,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产业新盐城。

高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接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长三角创新资源和产业布局,以飞地模式为样板,加强在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上海的对接,通过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本地创新要素,实现高效接轨上海并融入长三角创新一体化。

高能级实现基础设施接轨。立体互联的基础设施网络是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基础和关键。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筑上海1小时交通圈,畅通对外信息流和人员流。

高品质推动公共服务接轨。对标上海高品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文体传媒领域与上海的全面合作,逐步实现与上海公共服务资源的互联共享,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接轨水平。

高标准推动制度环境接轨。接轨上海、联通国际,依托全球城市平台在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率先完成与上海在营商环境、市场监管和城市管理等制度标准协同,以中韩(盐城)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创新对外开放制度。

高起点探索合作机制接轨。构建多层次盐沪合作机制,探索园区共建共赢机制,打造长三角飞地经济示范区。

加快形成“一核三带”接轨格局。接轨上海核心区,依托大市区产业基础和城市配套功能,鼓励市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功能平台与上海各类产业或创新主体深化合作。

接轨上海产城融合发展带,依托高铁大通道,加快承接集聚从上海转移升级的各类产业项目、生产要素、公共服务和人才资源。

接轨上海沿海绿色发展带,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积极承接上海临港重大产业项目转移合作,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接轨上海河海联动发展带,引导产业融入上海发展,围绕新能源、节能电光源、环保、机械制造等,打造服务上海的专业化配套产业基地。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