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多措并举纾解经济困局
时间:2019-12-06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随着最新一轮纾困措施正式出台,香港特区政府自8月以来已连续四次推出针对企业和市民的支援计划,涉及金额共计超过250亿港元。专家指出,纾困措施缓解了中小企业和普通市民的经济压力,效果明显,但欲扭转困局、提振本地经济,则需尽快结束社会动荡,重建稳定有序的营商环境。

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宣布,即将实施的新一轮9项纾困措施涉及金额约40亿港元,主要围绕非居民用户、企业、青年展开,包括为非居民用户减免75%的水费及排污费、提供75%的电费补贴;为资源回收企业提供一次性租金津贴;启德邮轮码头租金减半至明年5月底;协助青年投入就业市场等。

社会各界普遍对此次措施表示肯定。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表示,在暴力阴霾下,打工者生计受到严重威胁,欢迎特区政府此次出台的包括增加培训津贴在内的纾困措施。

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认为,措施有助于减轻香港中小企业的财政负担,让受影响的行业可继续经营。香港经民联主席卢伟国则呼吁,一定要尽快推行有关措施,在国际贸易疲弱及香港社会事件的双重打击下,不少中小企业生意流失,已经“奄奄一息”。

“近月来,特区政府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推出新一轮纾困措施,减轻企业经营成本,避免出现裁员和结业潮,目前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说。

有学者预计,纾困措施能够对冲香港本地生产总值1个百分点的下跌,虽然看上去比例并不大,但相较于香港以往个位数的经济增速来说,已经非常重要。

持续多月的暴力事件令香港经济步入寒冬,包括餐饮、零售在内的众多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数据显示,访港旅客人次10月同比大跌43.7%,所有客源市场均见跌幅;10月零售业总销售额的临时估计数字同比下跌24.3%,跌幅破历史纪录;第三季香港餐馆总收益同比实质下跌13.6%,是自2003年“非典”爆发以来最差。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