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2019)”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与大国发展模式”为主题,会上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背景下,消费者信心增强,但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任重道远。
今年是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连续第九次发布该指数。全国人大第11届、第12届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郝如玉在致辞时表示,这个指数的发布在促进民生改善,为政府提供决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郎丽华代表课题组发布了报告。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描述城市生活质量的4个满意度分指数,即消费者信心、教育质量、健康水平、医疗服务,分别反映了城市生活质量的某一特定方面。其中,消费者信心指数是采用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计算方法获得,答案赋值为0-200,100是临界值,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
郎丽华表示,今年全国35个城市调查均采用网络调查方法是一个新的变化。根据IP号段对35个城市进行甄别,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这样保证了调查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和广泛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2019年,全国35个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加权平均值为138.39,35个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全部超过100。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南宁(145.35)、重庆(143.36)、南昌(143.03)、济南(142.1)、青岛(142.01)、贵阳(141.87)、长春(141.44)、郑州(141.27)、乌鲁木齐(140.83)、南京(140.4)。
郎丽华表示,与去年相比,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增强。这说明,在当前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速下滑,投资增速和出口增速也面临下降的情况下,未来一两年内,消费需求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郎丽华指出,从医疗、教育、健康各项满意度指数来看,解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任重道远。全国35个城市居民教育质量满意度指数为67.04,健康满意度指数为56.99,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数为62.80,均略低于2018年水平。
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连城认为,这些调查数据对于描述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反映出来的,下一代教育负担、居民健康状况问题值得关注。
此外,今年的专项调查仍然聚焦于购房问题。整体看,多数受调查人员对购买住房乐观度提高,32.74%的人认为今年是购买住房的好时机,41.35%的人认为不确定,25.91%的人认为是不好的时机。按照不同城市来看,南宁、沈阳、重庆、郑州、青岛、西安、长春、长沙、南京、贵阳、昆明、济南、成都、南昌的受访者认为是购房好时机的人数比重高于平均值,北上广深认为是好时机的人数比重低于平均值。认为不是好时机的主要是西宁、银川、兰州、合肥和长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