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3月27日,主题为“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腾讯财经全程为您直播报道。
在题为“金融‘突围’”的分论坛中,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称,金融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如果不能实施的话,有传导机制的问题。但是金融和小微企业的传导机制问题不直接有关,小微企业跟银行有几个不对称:
首先是风险不对称,一个是资产不对称,小微企业没有抵押,小微企业破产银行倒霉。第三个成本不对称,大银行做小微企业的贷款每一笔很大的成本,这笔业务大银行不做,所以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全世界的问题。中国5700万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没有融资经济不能发展怎么办?解决办法还是有的。举三个具体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德国模式。德国的经济和中国的经济都是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但是他对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好。第一个是商业银行给地区的小银行,叫区域社区银行,区域社区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同时服务于政府建立的,符合民间的信用体系。
所以把这个事情是做的非常好,做干预,只有在社区银行没有流动性的时候,政府干预让大型银行,专行支持中小企业,不然的话这个系统不会运作的很好。这个例子对中国有很大的学习空间。
第二个例子,英国危机以后,大量的中小企业没有办法贷款,英国做了一个金融合作伙伴,怎么做呢?是政府和PPP合作,他找了三个PPP,政府给流动性给PPP,PPP直接贷款给小微企业,做得非常成功。
比如蚂蚁金融,蚂蚁金融接受一笔贷款申请是3分钟,而小微企业一般贷款走正常银行渠道需要3个月以上。风险方面,它的不良率低于1%,它每一笔贷款成本是2.3元人民币,而银行发一笔贷款成本是2000元以上,这2.3元人民币的成本是因为软件完成的,不用人。所以政府和科技金融做结合,给小微企业贷款是很重要的渠道。
第三个案例。就是宽松货币政策不利于小微企业贷款。宽松性货币政策,流动性走向金融市场,钱都走向股市,怎么会贷给小微企业。所以宽松流动性不是解决小微企业贷款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