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讯据北京日报1月8日消息,记者从怀柔区“两会”上获悉,怀柔科学城控制性规划将于年内出炉,据透露,蓝绿空间比例将不少于60%,23个科学设施平台将于今年开工。未来三年,怀柔科学城预计入驻科研人员约6200人,区域内预计可提供租赁住房、商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住房6000多套,基本满足科研人员的住房需求。一座承载世界级原始创新研究的科学新城将初现新貌。
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伍建民透露,根据前期开展的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和研究成果,同时将统筹考虑科学功能需求、建设规模支撑和人口调控要求,构建与需求结构相匹配的人口结构。未来怀柔科学城蓝绿空间比例达到60%以上。
除了控规,怀柔科学城还将在年内完成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和地下空间、科学田园和土地增效、智慧城市、城市风貌和景观、海绵城市和水影响、国际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指标体系研究等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的编制。
随着怀柔科学城的不断推进,各大科学设施以及交叉研究平台正在源源不断地落户于此。今年,怀柔科学城将力争开工3个大科学装置、9个交叉研究平台以及11个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共计23个项目,覆盖怀柔科学城确定的空间、物质、地球系统、生命、人工智能五大科学方向。
其中,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子午工程二期、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3个大科学装置将在今年开工建设。年底前,第二批9个交叉研究平台部分项目和11个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部分项目将完成土建基础施工。
截至目前,怀柔科学城已有两个大科学装置和5个交叉研究平台开工建设,最先动工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将在今年土建竣工,位于科学城东区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也力争实现主体建筑结构封顶。5个交叉研究平台基建工程建设和设备研究采购,力争年底前土建工程竣工、设备安装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完成调试。下一步,怀柔科学城还将积极对接国家和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储备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和科研项目。
据测算,怀柔科学城未来三年预计入驻科研人员约6200人,科学城范围内预计可提供租赁住房、商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住房6000多套,基本满足科研人员的住房需求。
北京市与中科院签约共建的物质科学实验室、空间科学实验室确定在怀柔科学城落户,今年均将实现组建和运行。清华大学也在怀柔科学城建设交叉研究平台,同时已有超顺排碳纳米管这样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预计年内竣工投产。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布局建设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也正在选址和办理前期手续,预计放在科学城中心区。在过渡阶段,怀柔科学城先期利用旧厂房改造为其提供厂房进行科研和生产,预计今年上半年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