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力争2025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
12月19日,记者从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将加快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力争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为此,下一步将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但总体上看,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下一步将从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加快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提高机械化作业便利程度等方面入手,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负责人罗俊杰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瓶颈”制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14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亿元,未来将更注重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高效性和便利性。
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对短板机具、高端机具、智能装备等机具补贴力度,促进装备提档升级,让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对于符合补贴范围的机具,实行敞开补贴。所有符合补贴范围的进口农机产品也可以享受补贴。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对于在政策实行层面出现的跑冒滴漏情况坚决查处,不断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政策的实现度。
国家能源局:
多措并举破解能源技术创新难题
12月19日,在2018能源年会暨第四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司长王思强表示,当前,我国能源领域已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但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相比、与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我国能源技术创新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多措并举,破解能源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据介绍,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继续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确保能源产业朝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迈进:一是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二是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前沿技术开发能力。三是依托示范工程促进先进技术产业化。四是加强能源技术装备国际交流合作。
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看来,随着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等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其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有望率先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储能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将改变我国传统的供能用能模式。
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储能所副所长荆汝林认为,发展多能互补,清洁供暖是今后发展的一大方向。要从构建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高度出发,突破板块分割的限制,聚焦促进互补融合的规模储能、高效催化、低碳制氢等核心关键技术布局攻关与示范。
中电建西北勘测设计院博士后牛东圣表示,根据相关规划,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到70%,替代散煤1.5亿吨,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天然气供暖、生物质能清洁供暖、电供暖取暖、地热供暖、太阳能供暖分别达到110、40、21、15、10、0.5亿平方米。目前各地政策不一,补贴和奖励激励的力度有待提高,需要建立健全清洁能源价格体系,加快市场化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积极性,增强能源利用管理,为后续发展积累经验。
海关“蓝天2018”严打“洋垃圾”
查获涉案货物9.16万吨
12月19日,海关总署开展“蓝天2018”第五轮打击走私集中收网行动。在海关总署统一指挥下,广东分署,天津、大连、上海、南京、宁波、青岛、长沙、广州、深圳、汕头、黄埔、南宁、昆明等13个直属海关,出动警力857名,分成行动小组171个,在天津等11个省(区、市)同步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截至发稿时,全国海关缉私部门一举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团伙3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9名,查证废塑料、废矿渣、出口硅铁合金等涉案货物9.16万吨,获取了大批走私证据,查扣、冻结了大量非法资金。
全国海关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加强打击固体废物走私“大地女神”国际联合执法,强化情报交换、开展源头治理、实施精准打击,并以检验检疫队伍职责划入为契机,充分释放机构改革红利,加强对固体废物装船前检验,严格实施入境查验,编织起一张打击“洋垃圾”走私的天罗地网。
今年以来,全国海关已经针对“洋垃圾”走私开展了5轮次高密度、集群式、全链条集中打击,全力封堵拦截“洋垃圾”走私入境,共刑事立案4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18名,打掉走私犯罪团伙202个,查证走私废塑料、废矿渣、废五金等涉案固体废物共155万余吨。通过持续、滚动地高压严打,“洋垃圾”走私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