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于6.9072元,较前值调低53基点,延续了9月最后一周以来的连跌势头。市场人士称,近期美元走强与中美利差较快收窄,令人民币汇率承受双重压力,汇价仍有下行惯性。但外汇管理存在底线思维,预计相关宏观审慎政策将继续出台,外汇逆周期调节料进一步加码。就短期来看,美元走势不确定性加大,人民币跌势有望放缓。
9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走弱,本周初跌破6.9元,逼近7元关口。这背后,美元指数走强仍是主要原因。美元指数自9月21日以来涨幅已超2%,目前处在6月以来运行区间上沿附近。
机构称,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即便中美利差保持稳定,人民币对美元亦有贬值压力,更不用说中美市场利率还在“相向而行”。近期美债收益率加速上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超3.2%,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徘徊在3.6%一线,两者利差已缩窄至不足40BP,处于最近7年多低位。短期看,因央行再次降准,市场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行,中美利差还有继续收窄的可能。
目前无论是对美元,还是对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都已跌至2017年5月以来的低位水平。而从市场反馈来看,当前客盘购汇意愿仍较强;如果美元继续走强、中美利差继续收窄,人民币汇率恐仍将承压,7元心理关口面临考验,稳汇率重要性上升。
长江证券固收总部发布日报称,在央行注重货币政策独立性时,汇率或将有所承压。从“不可能三角”来看,资本管制可能有所加强。央行有关负责人7日在谈到降准时表示,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分析人士称,在稳定利差进而托底汇率的猜想被证伪之后,短期来看,稳定汇率将更加依靠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随着人民币对美元迫近7元关口,后续外汇逆周期调节可能进一步加码。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正处于关键位置,如果向上突破,则有望进一步打开上行空间;但如果未能完成突破,则可能延续6月以来的箱体震荡。鉴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炮轰”美联储加息过快,美元出现短期调整的概率似乎要大一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经过9月下旬以来的连续调整之后,跌势有望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