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涉外仲裁案件数量稳步上升
9月16日,在中国贸促会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发布《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17)》显示,2017年,全国仲裁机构受案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涉外仲裁案件的数量稳步上升。2017年,全国253家仲裁委员会共受理案件239360件,比2016年增加30815件,增长率为15%。
上述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2298件,涉案标的额人民币718.88亿元。平均个案标的额高达人民币3128.29万元,创历史新高。
据悉,《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17)》是自2014年决定开展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系列研究项目后的第四次年度报告,也是国内唯一专门针对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即通常意义上的中国涉外仲裁)的发展所做的年度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布的年度报告中首次梳理国际投资争议解决的法律框架,积极探索国际投资争议解决实践,以贸仲委投资仲裁规则为例介绍中国国际投资仲裁实践的新发展。此外,年度报告还以特别观察的形式对PPP项目的仲裁实践进行了专章研究。
海关集中打击“洋垃圾”走私
查证各类涉案洋垃圾59.97万吨
随着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倪岳峰一声令下,9月14日凌晨,海关开展了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行动第4轮集中收网行动。截至发稿时,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团伙6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43名,查证走私废塑料、废矿渣、废五金等各类涉案“洋垃圾”59.97万吨;查证消耗臭氧层物质、木炭、濒危动植物制品等危害环境、消耗国内资源、破坏生态文明的走私涉案货物3.7万吨,案值16.4亿元,获取了大批走私证据,查扣、冻结了大量非法资金。
今年以来,全国海关已经针对“洋垃圾”走私开展了4轮次高密度、集群式、全链条集中打击,全力封堵拦截“洋垃圾”走私入境,刑事立案共38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78名,打掉走私犯罪团伙186个,查证走私废塑料、废矿渣、废五金等各类涉案“洋垃圾”145万吨,其中现场查扣22.1万吨。为最大限度减少涉案“洋垃圾”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海关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固体废物的退运和无害化处理工作。近日,南京、拱北海关将此前查获的11.6万吨废矿渣退运出境。
随着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今年以来我国合法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数量大幅下降,截至8月,进口1382.8万吨,下降56.8%;价值720.5亿元人民币,下降33.4%。同时,海关未发现新发生的利用他人许可证走私进口限制类废物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