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作为重要的新兴消费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与信息消费的需求相比,其供给显然还不充分。赵萍举例说,比如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远程医疗,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新型的消费方式,其技术创新远没有达到足够支撑商用的水平。
另外,在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信息消费的质量还有待提升。虽然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但由于信息消费使用手段的限制,其普及程度还远没有达到有需求的人群就能够获得信息消费的程度。“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应用,相关的手段普及更多地是利用手机作为付费的重要渠道,但是实体经济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水平还非常有限。”赵萍说。
从政策法规环境上来看,法律法规对于信息消费的普及存在严重缺位。她表示,除了互联网认证等纯粹互联网相关的一些立法看似和信息消费有关之外,大多数法律法规都和信息消费关系不大,造成在执法方面存在严重的无法可依问题。
信息消费将成经济新引擎
本次《计划》由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工信部主要是从信息产业发展的角度来改善信息消费的产业环境,更多地从技术方面来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进而推动信息消费的升级。因此,赵萍认为《计划》出台后,信息传递的速度会更快,信息消费技术手段的限制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信息产业的供给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据赵萍团队研究,在信息消费方面,大企业的供给能力会更强,信息的应用程度也更高;而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相关人才,信息应用的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计划》的出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就可以大幅提升信息消费的供给能力。而伴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网速会更快,技术瓶颈也能够得到缓解,进而可以使信息消费的渗透率更高、手段更加便捷。
目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领域更多的是电商平台,消费者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生活所需的网络购物;另外还包括外卖平台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
赵萍认为,未来信息消费覆盖的范围会越来越广,线上线下渗透程度会进一步加强,未来所有产业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给消费者提供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信息消费的拓展空间是无可限量的。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消费会渗透到与生活相关的所有行业。”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经济模式转型、产业结构优化都需要信息技术和信息消费的支撑,信息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赵萍还提到,在未来信息消费规模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信息消费的技术标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也都应该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