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快要热死了!特朗普的“退群效应”又遭网友怒怼
时间:2018-08-08 00:00:00来自:凤凰财经字号:T  T

“地球都要冒烟了。”

这是最新一期《经济学人》中封面故事的第一句话。

从西雅图到西伯利亚,北半球已经身处于一片火焰之中。世界各地都在高温的炙烤之下。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在最近的一个月里就有18场山火爆发,给自己本来的炽热火上浇了油;雅典海岸线上的大火已在上周导致91人丧生;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高温也足以让人窒息。在日本,持续的热浪也让约125人丧生,连地处海岸的东京也达到了史上最高的40℃。

今年的酷暑也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四大火炉”之一的重庆,甚至出现了因高温轮胎冒烟的情况;在西安,40℃的高温让当地拉响了红色高温预警;而在杭州,跨海大桥更是因为桥面高温而被限速。

高温炙烤下,在东北装个空调都得排队。

持续的高温也让国外的网友们吐槽能力暴增:

我洗完澡还没干呢,就又出汗了?

冰岛,可不怎么冰啊!

史努比已经化掉了

热水开关出热水,冷水开关……还是出热水

长这么多只手还是不够擦汗啊!

统计数字表明,这种高温高湿天气已经从曾经的“不可理喻”变成了现在十分普遍的现象。早在几年前,科学界就提醒公众,因为频繁的人类活动,世界的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时代前高了整整1℃。温度上涨的数字可能是很小的,但是就这小小的1℃足以让南极冰川每年以3000亿吨的速度快速消退。

当气候变化的现象愈加明显,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就愈加艰巨。世界各国领导人签署的“巴黎协定”曾称要把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而如今温室气体的排放却有增无减。不仅是气体排放,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也在这几年中稳步增加。在2017年,甚至出现了要求提高煤产量的声音。风能与太阳能之类的清洁能源,也在不断缩减的产业规模下停滞不前;就连环境友好的核能也变得昂贵而不受欢迎。虽然我们可以轻松地把这些理解为一时的挫折,因为具有自我保护天性的人类一定会战胜全球变暖。但实际上,我们却正在节节败退。

在世界各地都在大力推行环境保护政策、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的现在,人们不得不怀疑:我们如此努力却还是极端天气频繁,人类是不是已经无力回天了?

《经济学人》在文章中就人类的前景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我们不能说不全面的进步就是没进步。随着太阳能电池板、风轮机和其他低碳技术变得更便宜与更高效,它们的使用率的确在不断增加。在2017年,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就超过了100万;在一些阳光普照或者风能充足的地方,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甚至低于化石能源。

公众们的意识也确实在提升。去年一项涉及38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已经有61%的公民将环境变化视为严重威胁,仅次于恐怖组织ISIS的影响程度。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意要退出“巴黎协定”,许多美国的城市和州依然在坚定不移地支持协定的内容。在曾经被雾霾笼罩的中国与印度,公民也在监督政府改变以煤发电的能源模式。

上面的举措让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低碳化已经触手可及了。但是,即使将这些复杂的协定和目标挨个实施,这个过程也注定是极为困难的。

首先,世界上,尤其是飞速发展的地区,其不断上升的能源需求让这一进程举步维艰。煤,最简便也是最具污染性的能源以每年3.1%的速度增加。相对环保的天然气与石油也每年增长5.2%与2.9%。

很明显,化石能源比可持续能源更能够轻易获得,它们不用依靠太阳和风,也就是不用“看天吃饭”。即使绿色能源的投资者们对石油产业减少投资,石油行业巨头们仍然会把亚洲的能源需求看成一块“不断变大的蛋糕”。

其次,政治与经济发展的惰性也难辞其咎。一个国家消耗越多的化石能源,对其的依赖性也就越强。2017年,英国就首次实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无煤日”。而在印度,煤炭支持着80%的电力供应,还是许多最贫困地区的支柱型产业。

最后,便是能源生产低碳化的科技阻力。钢铁、水泥、农产品、交通和其他经济活动占据了一半以上的碳排放。它们比能源行业更难清洁化,同时还被各方利益裹挟。

世界并不缺实现巴黎协定的点子。在签署协议的70个国家和地区中,有五分之一都为碳排放征税。技术人员也在全力研发更坚固的输电网、无碳钢铁,甚至负碳水泥。他们的努力也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成为真正的力量。

但是,这些努力,如果不先解决环境保护的惰性心理,都是无稽之谈了。西方国家必须在巴黎协定中按照自己的许诺帮助欠发达国家在低碳环境下脱贫。令世界担忧的是,在许多国家勇于承担保护环境责任的同时,地方保护主义还是从中掣肘,使这一任务更加艰巨。

2017年6月1日,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

特朗普政府认为,《巴黎协定》将会损害美国经济。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协会经济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特朗普称到2040为止年为达成《巴黎协定》将导致美国经济近3万亿美元的损失、超过650万个工业岗位和310万个制造业岗位的减少。特朗普称,MIT研究员的研究显示,假设所有缔约国达成已有的减排目标,到2100年也只能抵消全球温度上升中的0.2℃。他据此声称,《巴黎协定》

能对全球气候起到的影响“非常微小”。

在这么热的天,国外的网友们不会忘了一年前特朗普做出的这个决定:

自从退出巴黎协定之后,特朗普又一次证明了他是在为全球制造威胁,从而让数十亿的人类受害。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工业企业的利益。我们的地球可比美元重要的多。

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国家,美国的退出无疑是环境保护运动的一大损失。

当人类丧失了面对世界性问题的团结,最终能否战胜困境也是一个未知数。

遏制气候变暖是有短期的财政成本的——虽然低碳化最终会让经济腾飞。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如果各国能够克服上述问题,遏制全球变暖并不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个暑期的酷热就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但如果我们还是畏缩不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旁观态度,那么就可能像《经济学人》的结尾所说的一样:“也许全球变暖会让全球公民的集体意识回暖,而令人伤心的是,天气已经早人一步热起来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