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8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于6.8313元,较上一日调高118个基点,连续第二日上调。市场人士表示,美元未能实现向上突破,加上人民银行加强逆周期调控,外汇市场预期有望趋稳,汇价跌势料放缓,近期转入低位震荡可能性较大。
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于6.8431元,较上一日上调82个基点,结束两日连贬。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交易早间低开低走,最低至6.8637元,随后陷入震荡,午后随美元指数下跌而展开反弹,16:30收盘价报6.8340元,较前收盘价涨80点;夜盘时段,人民币继续小幅走高,当日23:30收报6.8332元,较上一交易日夜盘涨198个基点;全天成交量增加48.86亿美元至295.44亿美元。
昨日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亦于亚市尾盘出现拉升走势,全天交易结束时,离岸人民币最高至6.8179元,收报6.8216元,较前收盘价大涨441点。
7日国际市场上美元指数在围绕前收盘价盘整许久后,选择向下调整,至纽约时段尾盘跌0.2%,报95.1809。
6月下旬以来,美元指数持续于95一线上下波动,始终未能实现向上突破。美元走势放缓,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
然而,这段时间却成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跌势最猛烈的一段时间。
从在岸即期价走势上看,6月15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39起步,一路急跌,至8月3日最低触及6.8965,跌幅超过了7%。离岸人民币则一度跌破6.91元。即便与2014年至2016年的某些时候比,这样一个贬值的速度依然较为罕见。这说明,近期人民币快速贬值原因主要出在内部,受到了市场预期变化及市场参与者顺周期行为的影响。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曾指出,外汇市场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市场主体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影响,放大单边市场预期并自我强化,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6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出现远超过美元指数的涨幅,表明外汇市场情绪再次出现了顺周期波动,存在一定的“羊群效应”。在此背景下,央行及时出手,上调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外汇市场人士表示,美元涨势放缓,为非美货币提供喘息机会,而央行适时调整外汇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有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在经历3个多月的持续较快调整之后,下跌风险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后续跌势可能放缓。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央行已经明确表示目前外汇市场有顺周期波动、并开始进行了第一步的政策调整,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央行容忍的区间下限。目前的点位将成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较强的阻力位置。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8年8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313元,1欧元对人民币7.9277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1364元,1港元对人民币0.87030元,1英镑对人民币8.8432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5.0725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028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0104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6.8645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2328元,人民币1元对0.59651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9.2956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1.9509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4.25韩元,人民币1元对0.5376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4892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0.3591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3712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402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3040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2000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76963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7012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8604泰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