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补跌近尾声 汇率趋稳渐成共识
时间:2018-08-06 00:00:00来自:中证网字号:T  T

编者按:中国央行8月3日宣布,决定从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从零调整为20%。此次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增加做空人民币成本,叠加不排除后续进行逆周期调节可能,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起到较强抑制作用。3日,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反弹逾600点。

机构人士称,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及兑一篮子货币出现“双贬值”,尤其作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锚”——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大幅下跌5.56%,表明近期这一轮贬值已“超调”,人民币汇率补跌行情已经接近尾声。目前,市场对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趋稳预期已基本达成共识。

预期改善人民币趋稳渐成共识

关键点位关键时刻,再度准确出手。央行8月3日宣布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当日,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反弹逾600点,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央行为何选在这一时刻出手?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跌至6.90附近,或有进一步贬值压力。另一方面,6月下旬以来,CFETS(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hinaForeignExchangeTradeSystem)人民币汇率指数加速下跌至92.41,跌出了94-95的“合意区间”。

机构人士称,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及兑一篮子货币出现“双贬值”,尤其作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锚”——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大幅下跌5.56%,表明近期这一轮贬值已“超调”。此次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增加做空人民币成本,叠加不排除后续进行逆周期调节可能,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起到较强抑制作用。目前,市场对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趋稳预期已基本达成共识。

做空成本增加

8月3日晚,央行在官网公告称,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外汇风险准备金是汇率波动管理三大工具之一,也是宏观审慎框架的组成部分。2015年“8·11”汇改后,为应对人民币波动加剧,央行首次要求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定为20%。2017年9月,在市场预期趋于理性的背景下,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0。

此次央行再次启动外汇风险准备金工具的原因很清楚,央行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此次操作主要是“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这一举措的影响也很直接: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将增加远期购汇成本,增加做空人民币成本,远期购汇规模减小有助于套利交易减少和汇率预期稳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