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可避免地对就业产生影响。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巡视员哈增友表示,持续升级的中美经贸摩擦给就业稳定带来了不确定的影响,下一步要着力防范产能过剩地区、可能受贸易摩擦影响的外向度较高地区出现失业风险。
哈增友7月25日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就业保障的重点人群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化解过剩产能职工以及可能受经贸摩擦影响的职工。
对这些重点人群,哈增友表示,要充分利用就业补助资金,按规定及时将因产业结构调整、经贸摩擦等受影响的人员纳入相关就业政策和公共就业服务范围,规范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建立健全重大政策调整就业评估机制,强化就业政策的储备,“确保重点企业、重点人群在经贸摩擦中尽量少受影响”。
对产能过剩、受贸易战影响较多的重点企业,加大援企稳岗的力度。哈增友称,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主要措施包括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延长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实施期限。此外,对符合产业升级方向、产品技术较为先进,但受经贸摩擦影响遇到暂时困难,同时又采取措施,不减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援企稳岗护航活动,鼓励企业尽力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
“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妥善应对危机,保障就业稳定。”哈增友称,中国内需潜力大,应对就业冲击有空间。他举例称,中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的人数从2012年的162万人上升至196万人,“只要灵活应对,适时调整宏观政策,加力加效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就有希望化解对就业的冲击”。
他透露,下一步发改委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失业形势监测分析,及时完善政策储备,确保就业形势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