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预计下半年再降准
自周一超预期放水3000亿元之后,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本周持续打开“放水”闸门。央行19日进行700亿元7天期、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700亿元,为连续4日净投放。
为呵护市场流动性,近日央行动作连连。除了连续向市场投放资金外,央行7月13日还开展1885亿元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3.3%,完全对冲当日到期量。
在业内专家看来,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综合使用下,流动性还将保持基本稳定,短期市场利率将窄幅波动。不过,随着9月份前后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度升温,叠加经济下行和汇率调整压力,国内流动性将面临挑战。因此,下半年央行理想的降准时点应在8月底或9月初,而且降准的幅度可以更大些,提前对冲流动性压力。
“下半年在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背景下,货币和财政组合值得期待。”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在货币政策方面,如果美国下半年两次加息,中国央行很可能继续放弃跟随,有可能仅跟随一次,形式大于实质意义。另一方面,历史上极少数单纯运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多数是两者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割裂来看。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下放到企业进行基建投资,同时企业也与银行有着密切联系,因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造成流动性的上升。
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达78.5%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9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同比增长29.8%,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基本平稳,消费升级势头不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消费结构方面,服务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1.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17.8%;5月份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接近4个G,再创新高;旅游消费需求持续趋旺。
从销售商品的类别看,改善类、升级类商品销售平稳。全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日用品、家电类和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2%、12.6%、10.6%和10.6%,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2.9、3.6、0.2和0.5个百分点。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企业上半年销售类值中,对开门冰箱、滚筒式洗衣机、超高清电视销量同比分别高出冰箱、洗衣机、电视类销售增速8.8、5.2和3.5个百分点。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上零售在上年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高峰介绍,2018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4.08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3.13万亿元,同比增长29.8%,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46.4%,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发改委:地方定价项目再减少30%
国家发改委日前透露,截至目前,除西藏、新疆外,全国29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完成新一轮地方定价项目修订工作。在2015年的基础上,将定价项目缩减到32项,缩减幅度达到30%,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已基本放开。保留的定价项目主要集中在供排水、燃气、电力、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教育、医疗、重要专业服务等领域。
据介绍,除了进一步缩减定价项目外,一批直接面向基层、区域性特征明显的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权下放到市县一级管理,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的定价管理权限,有助于调动和发挥基层的积极性。福建省通过修订定价目录,省级负责定价管理的景区数量由39家减少为8家,31家景区门票价格下放给市、县人民政府管理。
同时,大部分省份将道路班车客运运价率、农村道路客运运价率,部分医疗、殡葬、养老服务价格等的定价权限下放给市或市县人民政府。
此外,通过此次修订,一批定价项目得到了规范。如个别省份在修订前未将公办学校学费和住宿费、殡葬基本服务收费、政府还贷公路车辆通行费、污水处理费等纳入地方定价目录。此轮修订对这些项目予以了规范,统一纳入地方定价目录,同时明确行政事业性收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取消政府定价并不意味着对价格的异常波动听之任之、放任不管。未来将坚持放管并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建立健全价格监测和预警防范机制、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执法力度等措施,确保企业经营和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说。
严鹏程表示,未来将积极推进定价方式改革,逐步从制定具体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转变为制定定价机制上来,建立健全商品和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