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52点 离岸人民币半小时内下挫150点
时间:2018-07-19 00:00:00来自:腾讯财经字号:T  T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066,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6914。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报6.7145,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报6.7195。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亚市早盘半小时内累计下挫150点,目前报6.7527。

【相关解读】

人民币下跌三大原因

1、经济基本面强劲,美联储将保持渐进加息的步调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罗姆·鲍威尔17日在美国国会听证时称,美国目前经济增长强劲,通货膨胀率稳定,美联储将保持渐进加息的步调。

当天,鲍威尔在出席国会参议院银行、住房及城市事务委员会听证会时作上述表示。鲍威尔说,今年上半年,美国平均每月新增21.5万个工作岗位。6月失业率降至4%,接近过去20年的最低水平。商业投资持续保持健康增长。

“根据目前的形势,保持渐进加息是当前的最优选择。”鲍威尔称,美国通胀率近期略微高于2%,通胀率整体更接近美联储设定的2%政策目标,这一水平的通胀率最有利于在更长时期内实现物价稳定和就业目标。美联储当前的挑战是如何将通胀率保持在2%左右。

鲍威尔表示,如果加息太慢,通胀可能快速蹿升,并引起金融市场过热;如果加息过快,则有可能削弱经济增长势头,同时导致通胀率长期低于目标。

美联储今年3月和6月两次分别加息25个基点,目前联邦储备基金利率位于1.75%至2%区间。美联储发布6月货币政策会议记录显示,绝大多数委员会理事认为2018年应当有4次加息。美联储在3月份预计今年总共将加息3次。

2、分道扬镳,中国央行持续引导利率下行

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分化,加剧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与美国强调要持续加息不同,中国央行正在不断向市场传递利率下行信号。

7月17日上午10点,央行公布了“2018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七期)招投标结果”,再次向市场发出了引导利率下行的重要信号。

3、全球贸易战新局面

随着全球贸易战的持续推进,各方面纵横捭阖的新局面不断出现。一些不利于人民币的新形势开始浮出水面。一个市场忽视的事实是,在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几乎占到全部贸易顺差的94%。

2018年7月17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东京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

这项协议会让欧盟和日本双方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日本将取消94%的欧盟产品关税,其中包括了奶酪和葡萄酒;欧盟则逐步取消99%的日本产品关税,其中包括了汽车和电视机。“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一步将进入日本国会和欧洲议会批准环节,该审批环节可能历经数月完成。欧盟希望该协定于2019年的年初生效。

显然,欧盟和日本双方签订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旨在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18年3月,美国宣布对钢铁和铝的进口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引发了欧盟和日本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对。2018年5月,日本和欧盟在巴黎召开负责贸易事务的部长会议,就美国的钢铁等进口限制发表联合声明,称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是不合理的。此举意味着欧日有意联手共同对美国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而这次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是欧盟和日本共同对抗美国贸易保护采取的进一步实质性行动。

未来三大看点一、逆周期因子何时登场?

其实,逆周期因子早在去年三季度末就悄然停止了。对市场有信心,人民币逆周期因子当然可以暂时“隐身”。但是,一旦下跌趋势过于强烈,逆周期因子势必再度登场。特别是在一些重要汇率关口,比如7.0。

二、刺激政策何时登场?

毫无疑问,汇率和房价构成了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和金融市场风险防控的重要约束机制,成为了市场的持续焦点。在中国扭转要素投入型发展模式之前,国内资金增速将是汇率和房价的最重要函数。

一定程度上讲,去杠杆就是压缩资金投入的过程,更多从内部现金流实现调配。但是在内需下滑、外需不确定性较高的形势下,外部汇率因素成为强制约,要么短期强刺激政策重新登场,要么就进入汇率贬,内部通缩的循环,重现2015年汇率贬值一幕。

三、“热钱”出逃规模?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对外净资产大幅收缩,而外债规模却快速增长。当下的中国整体国际收支状况,比2015年大幅贬值之时,更加严峻。

目前,外债增加的主要贡献来自于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部门。也意味着一旦市场出现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将不得不也会面临热钱出逃、债券偿付出现困难的恶性循环。(券商中国)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