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础分析概述
时间:2013-04-01 11:40:48来自:合富网字号:T  T

 第一节 基础分析的含义

   基础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是指投资者通过对投资对象(公司股票、商品期货合约等)的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对其作出评估与预测,进而决定其投资行为。在西方,基础分析亦被称为“稳定基础理论”,即认为股票具有内在价值,它是股票价格的稳固基础。当股票市价高于或低于其内在价值时,就出现卖出或买入时机。股价总是围绕其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

       基础分析通过对影响股票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因素,即一般宏观经济情况,行业动态变化,发行公司业绩前景、财务结构、经营状况,以及股票市场中的一些技术因素、政治因素、心理因素等进行分析,确定股票的真正价值,判断股市走势,提供投资者选择股票的依据。

       基础分析的前提假设是股票都有真正价值或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这个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行公司的获利能力等基本因素。市场上的股价与这个内在价值经常不相符,但迟早会向它的内在价值调整。因此,基础分析较多地从影响股价变动的基本因素角度出发,通过理论价值与市场价格相比较,确定何时买卖股票,买卖何种股票。

       基础分析偏重于长期分析,是股票投资分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资料主要来自各上市公司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上市报告书、公司财务报告、公司派息通告,以及报刊杂志的有关信息。

 

第二节 基础分析的范围

   事实上,从三百年前股票交易刚刚诞生之时,基础分析的思路原形便已在投资者的思考中形成了,只是还未像后来的理论家们归纳、分析的那么严密、精确。而且,投资者们似乎对“内在价值”的分析与论证远没有理论家们那么热心,而是更直接地关心那些能使自己的股票价格变动的供求关系。的确,无论“价值”如何,要对股市发生作用,必须通过市场的供求变化起影响才有用。所以,在投资者那里,“基础分析”的概念与理论家们的颇有差别:认为基础分析主要是根据供应量和需求量及影响供求关系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来预测价格走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定义要比前者更为直接、全面和实际。

    以股票为例,目前在市场中最常见的基础分析有以下一些内容: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行业、地域分析,企业报表反映的成长性与盈利预测,政策分析等。另外,随着证券业、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较新的分析方法。如:举办一定规模的沙龙,邀请一些专家和个人投资者,以调查表的形式来确定市场参与者目前的心理预期与动向,进而为市场的动向提供佐证与判断。

  

第三节 基础分析的理论基础

  从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来看,其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下的:股票具有“内在价值”。对许多投资者来说,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是先验正确的公理。但是无论某种说法是否被大多数人所公认,我们必须从更高的角度上去重新审视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假设毕竟是假设,我们将试图以科学态度介绍相反观点。

    既然提出了“内在价值”,那么,持该理论的人当然必须进一步提出所谓内在价值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确定其内在价值。基础分析的百年历史正是在其理论家们对“价值”的不断深入不断更新的探索之中艰难谱写出来的。

    基础分析理论的先驱当首推马克思。马克思认为“市场价值,会随着它们有权索取的收益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发生变化……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有投机的性质,因为它不是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入决定的。但是,假定现实资本的增值不变,……那么,这种证券的价格的涨落就和利息率成反比。”可见,马克思把证券价格的决定因素归纳为预期收益的大小及其可靠程度和利息率。利息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在把预期收益折成现值时充当贴现率的作用。

    希尔法登(Rudoff Hilferding,1877~1941)在其《金融资本论》一书中继承马克思《资本论》,对更加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下的金融经济现象作了分析,指出股票的虚拟资本价值是用每股股票将来股息收入除以市场利率得出的,即:

QQ截图20130401131301.jpg

此公式称为资本还原或资本化。

    1934年格雷厄姆与多德合著《证券分析》对此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他们认为证券中有反映其发行主体经营实绩的内在价值,价格是不能长期脱离价值的,所以分析者必须仔细地研究有关发行主体的财务数据及其它资料,努力去发现该证券的内在价值。该专著发表后反响巨大,基础分析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甚至于今天其假设前提已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公理。

    在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投资理论也进一步发展。一大批“价值”的量化计算方法也迅速产生与更新。首先被投资者接受的指标是本益比,亦即所谓“市盈率”,其表示股价相对每股税后利润的倍数:

QQ截图20130401131345.jpg

这里P是市价,E是每股税后利润。这一概念虽然考虑了企业的潜在增长率,但在公式中却未能体现,于是爱德华·贝尔提出修正模型—贝尔本益比:

QQ截图20130401131552.jpg

 

其中,g是利润增长率。显然M越低股价越便宜。

    除此之外,欧美的研究者还在“内在价值”的确定方面提出了许多其它更繁杂的计算方法。在此不再赘述。最重要的不是学者们如何构造他们的概念体系,而是广大的投资者是如何理解、接受和使用这种分析理论,这才是它更本质的存在。

  

第四节 基础分析的特点

 一、 基础分析之优点

    (1) 更易直观地理解和把握。相对而言,由于基础分析的理论依据大都符合日常常识,经济景气状况、国家政策、公司业绩报表等材料实实在在放在眼前,因而显得更易直观地理解和把握。这在初入市者的眼中看来是很好懂又很实在的方法,至少在他们想当然的感觉中是如此。

    (2) 适合于扬长避短。对于那些在某方面学有所长的人来说,基础分析正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许多人在涉足股票、期货之前,都曾在某些行业中奋斗过,甚至是该行业的专家。而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和判断力往往要比一些专业分析师的见解还要高明。这样的长处不充分利用,而去追捧自己根本不了解的股票或品种,实在是有些可惜。而市场中也的确不乏这方面的成功之例,不少退了休的老专家、工程师炒股票,专炒自己的本行,买了股票睡得着觉,一年只几次买卖,收益不菲。当然就更不用说那些整天在报表里转的会计出身的人了。

    (3) 适合于没有时间盯盘的投资者。有利于培养投资者理智分析、耐心等待的投资理念和心理品质。这一点不言而喻,在此不再赘述。

  二、基础分析之缺点

    (1) 资料的完备性。基础分析,首先要有分析的材料。但由于目前市场条件所限,信息披露和传播途径较为混乱,内幕泄密、散布谣言之事时有发生,而多数因得不到应有惩罚更加有恃无恐。所以对中小投资者来说,真实而有用的消息不易得到,而能得到的信息中,一部分是真实但已被市场消化掉的消息,一部分是表面漂亮,背后面目狞狰的假消息。后者虽然不象想象的那么多,但由于都是经过刻意妆扮、大肆宣传的,因此更易接触和认同。说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不以为然,举出自己投资于公认的绩优股而稳稳获利的战例加以反驳。殊不知,当一般的散户从财务报表中分析得出结论:“好股票值得买”的时候,这份报表本身所包含的利好几乎已经被充分消化了,有时甚至已被炒作过头。之所以后来再涨,是因为该股又有了超过原来市场预期的利好。本质上讲,响应“购买绩优股理性投资”的口号,也不过是在赌博,赌它的炒作还未结束,赌它以后仍能高速成长,赌它以后还有好消息,只不过自己仍未意识到,还自以为是在“理性投资”。殊不知,“理性”是要动脑筋的,听人家的口号与宣传,即使正确,也不过是人家的理性,自己仍是迷信。所以,回过头来说,基础分析如果没有下足够的功夫,没有掌握足够详实的资料,其可靠程度也是值得怀疑的。

    (2) 信息的两重性。分析信息往往并非如初学者想象的那样一目了然,洞若观火。大多数时候各种经济运行的统计资料给人感觉模棱两可。比如说:通货膨胀率6%,是高是低?离开特定的社会背景、政策背景,就很难说。即使确定高通胀,是好是坏?物价涨,钱贬值,股价当然该升值;但事实上高通胀必然导致政策调控,减少货币投放,紧缩政策,经济降温呼之欲出。两面都可解释,听哪边好?所以基础分析看似简单、易懂,但要想靠它挣钱,却必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不但要能及时得到必要的信息,还必须有全面的相关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

    (3) 不可操作性。由于基础分析通常只能指明一个大体方向,至多也只能精确到一个区域,所以要想通过买卖时机把握的技巧来提高收益,指望基础分析恐怕不太可能。这一点,也常是技术分析者自感优越之处。

    (4) 评判的滞后性。基础分析在一轮大趋势走到尽头时,往往在不少方面发出支持原有趋势的信息。比如说大牛市往往是在经济形势全面向好中结束的。这是因为只有当市场中绝大多数人手里都满仓,而缺少后续资金时,牛市才真正结束。所以,这种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才是对的。这种相反理论想必许多人都有所耳闻,也没有人会反对。但实践中,在关键时刻逆众而行,其难度是很难想象的。不单是对基础分析者,对技术分析者也是同样道理。

    基础分析与技术分析在理论及分析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流派。这两种不同分析观一直处于辩论和对立状态。一般来说,基础分析仍被看作是股价分析的正流,它有着完善的理论基础,适用于选股和长期投资分析;而技术分析侧重历史资料、现象的统计与归纳,缺乏理论根据。但是,股票市场千变万化、错综复杂。股票成交价格是不同类型投资者期待、恐惧、猜测等种种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它与股票价值经常出现严重背离。尤其是在投机气氛相当浓厚的市场中,股价与公司业绩脱离,股价超涨超跌现象时有发生。投资者光靠基础分析很难在股市中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掌握和运用技术分析方法,发挥技术分析在买卖价位、时点的决定和短期投资研判方面的特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济安财富(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