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转型系列(一):财政的力度
时间:2024-03-26 00:00:00来自:中信建投证券字号:T  T

核心观点

今年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全年赤字率为3.0%,低于2023年赤字率,释放财政克制信号。但另一方面,根据今年财政预算报告计算,今年广义赤字率却达到8.2%,为历史次高值。两份报告似乎给出不同的财政政策取向,今年财政力度应该如何衡量?

我们尝试结合预算内、外两个维度,尝试对2024年财政力度进行综合评估。

2024年预算内备有11万亿资金垫,可填补潜在收支缺口。其中新增政府债8.96万亿(历史新高);调入资金2.1万亿(历史新高)。相较往年,调入资金多增是超预期项。

预算外融资包括央企和地方城投融资。积极化债导向之下,2024年地方城投融资或明显收缩,连带预算外总融资明显回落,甚至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极端估测)

总之,2024年预算内财政积极,预算外地方融资收缩,最终全年广义财政力度走弱。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关注财政对债市节奏的影响。预计二季度债券供给增加,债市或因此面临小幅调整压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将目标赤字率调回到3%,释放财政恪守软性约束的谨慎信号。然而另一方面,今年广义赤字率达到8.2%,仅次于2020年,为历史次高。2024年,财政究竟是扩张还是收缩,财政力度如何衡量?

我们用债务融资观察财政力度,并充分考虑到中国财政体系复杂性,综合预算内、外两条线索评估中国财政力度。

先看预算内财政力度。2024年预算内资金垫充裕,可支撑11万亿收支缺口。

填补收支缺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政府债券,二是调入资金。其中政府债务又有四类,国债、一般债、地方债以及特别国债(或超长期建设国债)。

根据2024年财政预算,今年我国新增政府债务8.9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年调用资金规模将达到2.1万亿,同样创历史新高。

综合两项数据,今年预算内累计11万亿的资金垫,总规模为历史最高。可见预算内财政力度偏强。

再看预算外融资,央企融资节奏稳定,预计城投融资收缩,带动总体预算外融资缩量。

预算外融资体系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大型国央企举债以及地方城投资。

地方城投融资口径较为清晰,市场对此也有一致性观察窗口,即跟踪城投有息债务走向。

相对较难精准捕捉的是央企融资,为简便描述,我们观察12家大型建筑型央企融资节奏,目的不是用这12家央企融资代理全部央企融资,毕竟样本选择不够大。观察这12家央企融资,我们能够以此外推整体央企融资的总趋势。

地方预算外城投融资,我们用两种方式测算全年城投带息债务增量。最终发现,积极化债导向之下,2024年城投带息债务增量或落在1.2-2.2万亿元,较2023年同比少增0.4-1.4万亿元。

中央预算外融资,2022年开始,地方融资节奏放缓以来,央企融资便有上一台阶。这种融资结构上的变动还在基建项目上得到印证,中央更占主导的电力投资同比上行,地方政府更占主导的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占比下行。

我们认为,积极化债基调之下,地方政府今年扩表仍受到较多约束,基建类央企带息债务增速或仍然延续2022-2023年表现(12%同比增速)。

评估今年财政力度,预算内融资放量,财政力度偏强。预算外地方融资收缩,央企融资节奏较往年持平。2024年最终的广义财政力度取决于地方城投融资节奏。

两会预算给出非常明确的数据,今年预算内资金垫增扩至11万亿,创历史新高,力度不可为不强。

预算外融资规模(央企融资以12家央企为观察口径)或落在1.9至2.9万亿区间,极端情况下或触及2017年以来最低值。

除了全年融资总量之外,财政发力节奏也将牵引债市节奏。

开年至今,政府债券和城投债融资均明显低于季节性,财政支出更多依赖结转资金支撑。

预计二季度债券发行放量,提示债市利率短期面临交易性回调压力。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动力不足,地产周期改善有限,外需乏力。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