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探索利率传导机制的新变化
时间:2024-03-21 00:00:00来自:民生证券字号:T  T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以前,货币政策框架“重数量、轻价格”,利率传导具有明显的多轨制特征,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偏弱。

第二阶段:2014年-2019年,价格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重要性上升,利率传导由多轨制转向双轨制,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有所上升。

第三阶段:从2019年LPR改革开始,央行建立起“MLF-LPR-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存贷款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的相关性进一步加强。

虽然央行围绕LPR先后建立了对存、贷款利率的映射机制,但2022年以来银行净息差仍在持续压缩。根据定量测算,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如果LPR下调带动所有贷款、债券和存款利率立刻下调10BP,上市银行净息差的收窄幅度仅1.1BP。

然而现实情况更复杂,几项因素导致当前基于“MLF-LPR”的机制对银行资产/负债端的影响并不对称,银行净息差随政策利率下降面临持续压缩的压力,例如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相对贷款更小、时间更滞后;存量贷款利率的调整速度比存量存款利率更快;存款加速定期化和协议存款等削弱了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负债成本的改善效果等。

基于上述情况,利率传导机制可能出现哪些新变化?可能的情形是:MLF与LPR的联动性相对下降、不对称调整LPR的频率提升、5年-1年期LPR利差压缩、债券期限利差中枢下移、MLF利率调降节奏调整、流动性分层压力上升、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自律管理。

风险提示: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商业银行监管指标调整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