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水泥行业替代燃料产业化,鼓励替代燃料处置技术研发和装备升级迭代;探索在石化生产加工环节,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出台支持我国航运企业打造船用绿色燃料产业链的相关政策,确保我国船用绿色燃料供应;针对沿海滩涂光伏产业发展特点,就占用湿地问题出台专门指导意见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创新碳金融产品
优化绿证核发及交易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围绕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碳排放与碳金融、绿证绿电市场机制等方面准备了十多份提案,就如何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言。
以市场动力落实“双碳”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已就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明确将碳金融产品与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结合,共同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碳金融的业务实践。一些地方试点碳市场已先行先试,推出较为完善的碳金融产品,包括碳质押(抵押)融资、碳回购业务、借碳交易等。
“我国碳金融市场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在相关交易规则中,还未明确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南存辉认为,碳金融业务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尚未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明确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有助于增加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高我国在国际碳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使碳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
南存辉建议:第一,构建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立法基础,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第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碳市场扩容工作,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继续深化绿色金融试点,逐步允许金融机构、各类投资者参与交易,提升碳交易市场流动性,增加交易量和活跃度;第三,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金融主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开发贴合企业和机构实际需求,具备可操作性、简便性、流通能力强的碳金融产品;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优化绿证核发及交易机制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明确将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纳入绿证核发体系。户用光伏有望通过绿证交易,拓宽项目收益来源,推动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南存辉表示,分布式光伏具有分散式、区域性、小电源等特点,在安全性、不占用土地资源、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方面优势明显。其中,户用光伏通过有效利用农户建筑屋顶,在带动乡村经济创收、促进乡村人口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目前户用光伏参与绿证绿电交易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户用光伏电站绿证申领参与度不高;数据计量和统计体系不健全;户用光伏参与绿证交易积极性不高;绿证绿电与碳市场衔接不畅等。
南存辉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绿证核发及交易机制。第一,加快研究制定聚合代理模式参与绿证市场的相关政策,以市场化手段提升绿证市场的参与度和活跃性;第二,加快完善绿证核发监测和计量体系,打通绿证核发平台与电网数据,提升绿证核发效率;第三,在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同时,完善分布式电站绿电交易机制,确保入市的分布式电站可以通过绿电收益来减小电力市场的冲击,保障电站开发主体的合理收益,实现分布式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第四,加快推进绿证绿电与碳核算、碳市场、碳足迹的有效衔接,推进电碳市场互通互认,扩充绿证绿电的应用场景,提升绿证绿电消费市场的活跃度,保障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低碳收益。
全国人大代表、海螺设计院总经理周金波:
提升替代燃料使用占比
推动水泥行业低碳转型
作为一名来自水泥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过去一年,海螺设计院总经理周金波带着“如何加快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这一课题,走访了广东、湖北、贵州等多个省份,并走出国门实地调研菲律宾等海外市场。今年全国两会,周金波建议加快推进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水泥行业替代燃料产业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建立健全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
近年来,头部水泥企业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日渐明晰。
“从现实来看,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仍然存在企业意愿减弱、相关标准规范建设相对滞后、数字化转型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周金波直言,围绕水泥生产重点场景,多家头部水泥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的探索和实践,但因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指导,各企业数字化转型路线不一、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