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形成良性金融生态;完善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机制;支持中成药名优品种开展临床研究评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东北地区创新药研发提供更好“土壤”;进一步健全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让中药材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推动中药材“出海”
全国人大代表、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
支持创新生物制药企业
形成良性金融生态
“目前,生物制药企业发展还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的问题,长此以往,或将影响创新生物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安康准备了支持国内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形成良性金融生态等建议,提出从融资、IPO、并购重组、股权退出等制度建设着手,支持硬科技创新生物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或借壳上市融资,助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康介绍,近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多元化改革发展,相关配套制度和细则不断完善,各交易所充分发挥差异化互补的职能,整体呈现多渠道、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尤其是科创板重点关注硬科技,逐渐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创新研发能力强的生物制药企业挂牌上市,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及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情况,安康表示,由于创新药生物制药企业药品研发、临床试验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许多生物技术企业因缺乏足够的资本金或贷款抵押物担保,面临贷款申请难问题。
安康坦言,当前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已制约生物制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此外目前A股市场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亟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他建议,从融资、IPO、并购重组、股权退出等制度建设入手,支持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建设。
在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制度建设方面,安康建议,政府层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产业基金投资与政府补助挂钩,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产业引导作用。金融机构可开发适合创新生物制药企业的信贷产品,给予企业资金支持。
在IPO制度建设方面上,安康建议,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保持制度的连续性,稳定市场各方预期,进一步提升股权融资的市场化水平,在从严审核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上市受理。同时也要积极发挥上市审核标准在整体投资环境中的指导作用,指引创新医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在安康看来,创新医药企业专业壁垒较深,审核难度大,须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在创新生物制药企业上市审核中,进一步落实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筛选出真正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硬科技创新生物企业,并给予优先审核和优先发行支持。
安康还建议,完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估值体系,允许创新生物制药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定价方式、评估方式,允许尚未实现盈利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以合理的价格注入上市公司。对临床急需、承担过国家重大专项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或借壳上市,实行即报即审核即上市,支持其快速发展。
在股权退出制度建设方面,安康认为,IPO或并购重组后相关股东的股权退出价格应与二级市场价格和盈利能力挂钩,若出现股价破发或持续亏损,建议增加2至3年的锁定期并限制每年卖出比例。
全国人大代表、启迪药业董事长焦祺森:
支持中成药名优品种
开展临床研究评估
“相对于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的评估,中成药的临床价值评估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启迪药业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焦祺森立足行业,继续关注传统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焦祺森建议,加大支持中成药名优品种开展临床价值研究和临床综合评价;加强中医药保密技术工作;支持鼓励中药药渣分类综合利用;加强马王堆医学文化研究,促进中华中医药文化发展等。
完善中成药临床价值评估体系
中成药是我国医药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群众预防、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已上市的中成药品种存在临床病种定位模糊、临床价值证据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
“结合中医药特色,科学规范定性定量地评价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中成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的创新研发、药品安全动态监管、三医联动改革的推进等中药管理决策具有深远意义。”焦祺森说。
近年来,中医药领域越来越关注中成药的价值评估,开展了“多维度多准则中成药综合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南(2022年版试行)等研究,对中成药的价值评估进行了积极探索。
“综合来看,在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疗效评估指标构成、权重确定以及中医药特色的体现等方面仍须细化完善,以进一步强化中成药价值评估的可操作性、透明性及规范性。”焦祺森表示,当前,突出中医思维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各地制定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支持政策,重点支持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合作,对市场、临床应用广泛的已上市中成药名优品种,以及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现代名老中医经验方研发的中药复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