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3时,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在这里举行。1个多小时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回答了中外媒体的10个问题,涉及中国经济形势、民营经济、就业等热点话题。
刘结一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经济长期向好态势将持续巩固和增强,前景光明。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聚焦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提振了大家的信心,增强了他们的底气。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下,民营经济前景可期,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多位政协委员对第一财经表示,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帮扶力度,打消了民营企业家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提升了市场信心。下阶段,建议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针对性地为企业排忧解难。此外,调整政策出台前多征求相关方的意见,避免对行业和相关企业造成大的冲击。
经济长期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这几天,许多委员从各地来参会,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春节假期出游热、消费旺、年味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蕴含着巨大消费潜能,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刘结一说。
经济议题备受委员关注,是政协协商议政的重点。刘结一表示,委员们一致认为,过去的一年,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展望未来,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经济长期向好态势将持续巩固和增强,前景光明。
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年轻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备受关注。刘结一表示,2023年,各级政府各类资金直接支持就业创业超过3000亿元,并采取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城乡困难群众就业等针对性措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这是来之不易的,也为继续打好政策组合拳,持续释放政策促就业红利,加力稳固就业向好态势,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工面临的困难,委员们提出“建立高校和行业发展联动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针对性提案,被相关部门吸收采纳,为推动相关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发挥了作用。在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中,委员们积极开展“政协委员企业进校园促就业”行动。
针对“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问题,比如技术工人短缺,政协委员会同界别群众代表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门围绕“建立健全创新技能导向的产业工人激励机制”等议题,举行界别协商座谈会等专题议政活动,从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机制、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实“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造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等角度,协商议政,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工商联主席何晓勇建议,聚焦青年就业问题,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保障,加大对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城镇新增就业较多行业和专精特新创业者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增加社会和企业的新增就业岗位。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许玲表示,加强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在确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产业政策、公共投资政策时,明确规划带动就业目标;创新就业人员服务新模式,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预测就业岗位和职业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非常火爆,不少人担忧人工智能技术会导致大量失业,人被机器取代。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看来,既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同时又要趋利避害。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制定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年轻人创业、就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制度保障。
民营经济前景可期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陆续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委员中有不少民营企业家,他们了解一线情况,深知市场动态,积极反映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社情民意,参与有关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言献策。一年来,大家感到,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聚焦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提振了大家的信心,增强了他们的底气。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下,民营经济前景可期,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交了《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刘永好介绍,近年来受到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影响,民营经济活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