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同比超预期放缓,降幅走扩主要受春节错位带动,今年春节偏晚、去年春节偏早拖累1月同比,但CPI环比弱于春节偏晚年份的同期均值,表明需求仍偏弱。PPI环比与同比降幅如期收窄,生产资料环比改善好于生活资料,反映供给好于需求、投资好于消费;金属改善好于油气,反映政策提振内需预期,实际需求仍需节后复工数据验证。春节错位拖累短暂,2月CPI同比或将改善,松货币号角再响,但物价明显改善还待财政加码。
1月CPI同比降幅从12月的-0.3%扩大至-0.8%,弱于市场预期,春节错位是同比走弱的主要原因,但CPI环比(0.3%)弱于春节偏晚年份同期的均值(0.7%),表明需求仍偏弱。
春节错位拖累CPI同比降幅走扩。春节假期消费需求释放、供给偏紧,往往推动价格上涨,因而春节所在月份CPI环比往往更高。2011年以来,春节偏早(在1月)年份的1月CPI环比往往高于2月环比,春节偏晚(在2月)年份的1月CPI环比往往低于2月环比,且春节偏早年份的1月环比(平均1.1%)也会高于偏晚年份的1月环比(0.7%)。2024年春节偏晚、大年初一在2月10日,1月物价涨幅偏低、环比0.3%。而2023年春节偏早、初一在1月22日,1月物价涨幅偏高、环比0.8%。因而春节错位是拖累今年1月CPI同比走低的重要原因。食品、服务、核心CPI同比均进一步走低至-5.9%、0.5%和0.4%(12月分别在-3.7%、1.0%和0.6%)。
但相比于以往春节偏晚年份,今年1月无论是果蔬肉、蛋奶鱼,还是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娱和医疗,其CPI分项环比普遍低于往年同期均值,说明当前需求或依然偏弱。分项看,食品价格疲软,环比仅上涨0.4%,弱于以往同期的2.6%。其中猪价先跌后涨,全月环比下跌0.2%,节前养殖户出栏积极,释放供给压力,而节日需求对猪价提振幅度有限;食用油、鲜果、蛋奶、酒类价格同样旺季不旺,环比下跌,而以往同期多涨价;蔬菜价格涨幅亦不及往年同期。服务价格如旅游、家政、邮递等节前普遍上涨,但环比涨幅同样弱于以往同期。
PPI的季节效应稍弱,环比更体现趋势性,1月环比-0.2%,虽仍连续第三个月处于负区间,但环比降幅略有收窄(前值-0.3%),PPI同比降幅同样从-2.7%收窄至-2.5%,符合市场预期。分项看,生产资料环比改善、降幅收窄,生活资料环比走弱,或反映供给好于需求,投资好于消费;同时金属价格环比改善幅度好于油气,或主要反映国内政策提振需求预期,但实际需求仍需节后复工数据验证。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采掘以及冶炼压延PPI环比涨幅靠前,主要受益于降准落地及降息预期提振未来投资需求改善的预期。同时供给扰动助力价涨,高炉复产与检修并存、铁矿海外事故、氧化铝企业受污染天气影响执行应急减排,均制约供给。但螺纹钢和铜的库存仍在累积,节后需求能否改善仍需验证。
石油、化工品、建材PPI环比跌幅靠前,或反映临近春节生产活动偏弱。尽管受中东地缘局势、红海贸易风险、北美寒潮短期扰动及美国需求提速影响,国际油价上涨,但国内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价格和化工价格回落,同时建材价格普遍下跌,或反映临近春节民工返乡、建筑和工业生产活动减弱等影响。欧洲气温回暖抑制用气需求、带动全球天然气价格走弱。
中下游工业品价格普遍走低,如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纺服、造纸、木材加工等,或反映终端消费需求仍需提振。
春节错位拖累1月CPI同比,但我们预计或提振2月同比。降准和结构性降息再次吹响了“松货币”的号角,叠加前期银行存款降息,为LPR下行铺路,扩大金融向实体让利的空间,有助于稳增长、稳预期、稳市场。为更有效地发挥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投放也有必要从信贷往财政递进,广义财政加力更有助于改善低通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