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报:科学家发展出高品质SI/GE半导体纤维及其柔性传感器
时间:2024-02-23 00:00:00来自:国泰君安字号:T  T

科学家发展出高品质Si/Ge半导体纤维及其柔性传感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杨春雷课题组陈明研究团队,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魏磊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华健团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张其冲团队,研究了一种基于热拉制工艺的大规模生产高质量半导体硅、锗纤维的制备技术,实现了硅、锗等传统脆性半导体的纤维化和柔性化,并以光电纤维pn结为例演示了半导体纤维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创新应用。相关研究发表于《Nature》期刊。

老药为渐冻症治疗提供新策略。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查运红团队与合作者研究表明,外周血清蛋白激酶1(RIPK1)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可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RIPK1激活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并认为基于“药物重定位”开发的老药扑米酮有望治疗ALS。服用扑米酮24周后,ALS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RIPK1和IL-8水平显著降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期刊。

新型“激光木材”实现高效率固态激光照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质复合材料创新团队研发出一种木质激光散射体复合材料,可将束状聚集激光进行3D空间散射,进而实现照明效果。该材料有效克服了当前发光二极管光转换“效率下降”的致命缺点,打开了木材在激光照明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有望成为下一代光源的潜在竞争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Materials》期刊。

中国科大等在原位同步辐射的催化研究中获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姚涛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夏宝玉团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王子运,综合利用多种同步辐射原位技术,在质子交换膜(PEM)二氧化碳转换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进展。该研究利用再生铅催化剂(r-Pb)在宽pH范围内取得了较高的CO2RR活性,在2.2V压下、连续工作5200小时的条件下产生甲酸的法拉第效率超过93%,电流密度达到600mA/cm2。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室温下可充钙—氧气电池问世。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彭慧胜、王兵杰团队联合王永刚等合作者,通过系统设计溶剂、电解质盐以及电解质配比,成功制备出一种基于二甲基亚砜、离子液体的新型电解质,有效满足了电池正负极的高要求,创建了可室温工作的新型钙—氧气电池。电池设计不仅优化了性能和成本,也兼顾了环境的可持续性与在柔性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要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